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
这本书看到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正在路上行走着,一边听歌,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刚刚的那一瞥,心里一直在祈祷,希望那个奇怪的人不要是那天遇见的暴露狂。不自觉加快了脚步,却还是被追了上来,被拍了肩膀。羞耻、恶心、愤怒,不同于第一次的沉默,这一次情绪失控地叫出了声:你有病啊!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却并无人愿意回头,前面就是红绿灯,我却在侧过去的刹那,看见那个奇怪的人叼着烟咧着嘴在笑。
后来为了平复心情,我各种百度,看到有人说这样的人是病人,他们自己也不愿意的,看着这样的言论不觉想冷笑,那谁又是愿意的呢?被他们盯上的人就活该承受吗?有病难道不应该去看医生吗?从前我也觉得要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委屈,都有他的不易,可如果谁都值得同情,那正义又有何价值?那些被伤害的人又该置于何地?
晚上回来的路上,头总不自觉地往回看,只要听到后面行人的步伐靠近,心里都会不自觉地紧张一下,害怕又会被人追上来拍一下肩膀,看到不想看的东西。只是这样的程度我心里的阴影覆盖面积就已经让我难以接受,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疑神疑鬼症状,实在很难想象房思琪要怎样才能忘记那些污浊的画面,不往心里去,怎样才能修复过来。
书中有一句思琪说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楚:我有时候想起来都不知道老师怎么舍得,我那时那么小。多么让人痛心的一句话。可老师是怎么说的:那时候你是小孩,但是我可不是。多么自私而又丑恶的成年人。
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所谓教养就是受苦的人该闭嘴?为什么反而是被伤害的人要觉得抱歉?不止思琪困惑,我也同样不解。为什么做了坏事的人活得好好的,被坏事折磨的人却活得胆小拘谨,总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结局真是无望。性侵学生的老师没有得到惩罚,被老师性侵过的学生却一直被自己惩罚。老师潇洒地换了一个又一个供其发泄玩乐的对象,被选中的学生却根本一个都走不出来。真是讽刺啊。
思琪说,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宁愿我是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而我们多么幸运,思琪不想要看的世界背面,我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不用置身其中,不用体会那痛苦不堪的处境,就能了解到这世界的背面。
就能明白像伊纹说的那样:虽然你有选择,但是如果你永远感到愤怒,那不是你不够仁慈,不够善良,不富同理心,什么人都有点理由,连奸污别人的人都有心理学、社会学上的理由,世界上只有被奸污是不需要理由的。你有选择——像人们常常讲的那些动词——你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来,但是你也可以牢牢记着,不是你不宽容,而是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尽管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我仍热切地希望,不管你遭遇什么,都能被世人温柔的对待。你不用说抱歉,不用宽容大度,不用事事忍耐,不用委屈自己,依然能被善待。
最后,想把刘可乐在奇葩大会上说的话放在结尾:我并不想讲什么苦难就是财富,我觉得痛苦本身没有什么好值得歌颂的,我觉得我们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那才是价值所在。当然可能,我们到最后反击了之后,我们还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比喻是,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你看着它一直在漏,你所能做的只是让它漏得慢一点而已。
性侵学生的老师没有得到惩罚,被老师性侵过的学生却一直被自己惩罚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