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阅读已经过了两年了,我才决定鼓起勇气写下我的阅读感受。刚看完书的那一段时间,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关于林奕含的资讯,正如她书中所说“我的文字治愈了一些人,可始终治愈不了我自己,甚至我无法宽恕自己。”这本书里处处透露出压抑,甚至是绝望,但黑暗中又有一丝光想要冲破阴霾,可为什么到后来光亮又消失了呢?我想,大概她放弃了心中的希望吧,亦或是其他,我们不是她,所以这大概是个谜。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挺多的,本是圣洁的词倒成了李国华的遮羞布,污秽不堪。读到这里,真的彻彻底底的见识到了李国华的卑劣,但这样的人物和事件却是笔者亲身经历,不可想,不敢想。
书中的女性人物多多少少都反映了林奕含生活中的影子,思琪是,怡婷是,伊纹是,晓奇也是。可她不是她们,也做不了同样的选择。就如书中的伊纹和毛毛,也就证明了有些人注定不能在一起,甚至守护的资格都没有。毛毛的问候是以怎样的身份,还是怎样的身份,无法言语。侧面也暗含林奕含与其丈夫的结局,林的丈夫对她很好,但就是这种很好让她越发觉得以前自己曾认为的“爱”其实是畸形的,更是某老师营造的一种骗局。心理反差可想而知,越是这样,心理越不能承受其重。
在文中她最开始受到摧残时,曾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们家什么都不缺,就缺性教育。”她母亲原话忘记是怎样说的了,但大致意思就是“性教育什么的,那种女生也是不知廉耻之类的,”而后来房思琪极力说服自己“老师这样对自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除了这些经历的事件对她来说都是创伤性事件,而她极有可能出现“创伤性心理障碍”,甚至是出现弗洛伊德所讲述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化,和合理化反映。”母亲的这一番话也可能是她走向毁灭的助推力。由此可见,在一个家庭中,对孩子的沟通多么重要,倾听和共情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
文中有一处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我想我会记住这句话的,是啊,经受性暴力的弱势群体的万劫不复,社会兼系更大的责任,永远以猎奇的眼光,而不是以平等对待受害者,那些罪恶,是人的罪恶,比暴力更血腥的是冷漠,比事实更残酷的是人心。参见《素媛》中媒体为了猎奇一次次骚扰被害人的家庭,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啊。还有柴静的《看见》一书中,对性暴力和性偏见也有描述。所以,有时候不打扰已是这世界给予她们最大的善意。
最后,希望曾受过伤害的人都要好好的,这世界善意总会大于恶意,再黑暗的世界都会照进阳光。谢谢笔者将自身经历写出,但写书的过程确实是很痛苦,她多次想自杀,终是遂了愿。我相信文字救赎的力量,黑暗过后会有黎明。
附一段小事∶记得那是18年我看的这本书,当时不常用微信读书,也未设置不接收陌生人的私信之类的。有一个发私信问我看这本书是什么意思,然后就说了很过分的话,原话记不清了,反正比思想不纯洁这句难听的多,我什么也没说,删除了私信,从此不再接收未关注人的私信。所思即所见,思想龌龊看到的自是不纯洁,结。
2021年6月7日 上午7:31 1F
这里的喜欢老师难道不是一种房强迫自己的行为吗?心理学又叫这种反应是合理化或者退行,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要不然房思琪根本就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小孩子根本不懂情爱,但她如果知道这不是爱是伤害估计早就是另一个结局。
她已经自己买单了,现实中林奕含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去思考事件本身,更要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社会的,个人的,家庭的都有,可能受专业理念影响,我更愿意站在被害者的角度,以人为本,以仁渡人。
不是所有受害人都可以鼓足勇气去揭发那些人的罪行的,或用法律的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我没有和你杠的意思,但从实际上来说,性侵的罪行证据并不容易取证,而且还关乎受害者的名誉,甚至性侵者本身就是她们亲近的人,那些受害者会怎样做?在现实背后的原因远比书上更复杂。
缘劫三分天注定,七分靠人为。浮华掠影过,凉悲由心生,成长须经历,回看论英雄。这里面发生的情节,不可想,不敢想!这是一个女孩真真切切经历过的事情!
优势还是大于劣势哈。这个世界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利益大于一切。对于经济增长来说,gdp总量和消费都很重要,人多就是力量~社会结构确实需要调整,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多生了,压力大嘛。
这一段是针对我的评论回复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么长一段话我不知道你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啊,从学习日韩再到我国近代的屈辱这跨度还真的有点大。烦请解答,谢谢啦,不过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把中心思想简明扼要的表达出来,有侧重点,主题太多容易使看的人摸不着头脑啊。
抱歉在这个不是历史的频道上,说上了中国历史了,不过我感觉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稍微大概的了解一下中国历史,而不只是简单的看着现代。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有好几个全球历史王朝排前十的辉煌,也有落魄到被列强瓜分的近代,现在是我们重新崛起的时刻,虽说中国现在是综合国力全球第三,但是至于历史,其实现在算是中国比较弱小的时刻了,所以要加油复兴。。
其实林奕含自己也说过,李国华的原型就是胡兰成,胡兰成亦是张爱玲的初恋,这种男人有一个通病。
就是很有才华,也很有魅力,他们对于女孩是征服的欲望,你越是纯洁,越是高贵,越是单纯他对你越是感兴趣。
所以姑娘们时刻警惕李国华,胡兰成这种男性,嘴里都是温良恭俭让,背地里全是卑鄙无耻猥琐下流。
并不是才子多风流,只是胡兰成骨子里就是个人渣罢了,李国华和胡兰成这样披着羊皮的狼,最会挑没有尝过恋爱滋味的女孩,张爱玲是如此,房思琪是如此,林奕含亦是如此。
梁思成也是才子,傅雷也是才子,夏衍,老舍,季羡林都是才子,那个时期到处都是才子,所以并不是才子风流,而是人渣再给自己寻找借口。
我想说最后一段,陌生人问你看这本书什么意思?书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他说这句话证明他也看过这本书,他说的那些肮脏的话证明是她的思想,因为是她看了这本书的感受,是这个陌生人强要把他的肮脏思想,说成是你的,这种肮脏的人太多了
她的不成熟也并不是她造成的,在她那个时代连qj都是一件女性羞于谈及,勇敢发布到网上所有人却骂女生下贱,你觉得这是社会平等吗?是人们对女性的偏见造就了这一切,不要对女性要求那么高可以吗?我不明白你居然能说得头头是道还能职责小说原型林奕含女士,我感觉真的很过分,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以房思琪为代表的受害人有这样的遭遇确实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也不否认她自身因素对该事件的影响,但我想说的是在这本书中房思琪试图求救但又一次次陷入绝望,绝不是自己一力可及。当你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现实生活中发生性侵的案件也不少,难道都怪受害者自己不能保护自己么?反之,如果他或她能保护自己,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林奕含的事件又一定特殊性,但足够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