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我们不断成长,然后不断失去

MoMo 2021年6月7日18:23:04
评论
256

这本书拖了很长时间才读,想避过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热度。因为很反感一些事情,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全世界突然冒出一大批MJ迷,林肯公园主唱离世,周围突然窜出一大撮Linkin Park的乐迷,伪乐迷与真乐迷混在一块,举行一场不虔诚或者虔诚的哀悼,以显示自己对偶像的尊重或者自己在主流的文化里的不孤独。

然而,杨绛先生并不需要这些。她说:“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她早就预见了分离,但她不孤独,她幻想着死去的亲人都进入了大鱼海棠里的那个异界,只是她不会像椿一样去唤醒死去的人,她静等着永逝的降临,期待着在那个海棠花盛开的异世与他们重逢。

所以,《我们仨》这本书里一次也没出现过“孤独”这个词,因为她总觉得,在一起,是美好的,失去了,有这些回忆也是美好的。

说到底,人生在世,就是不断成长,然后不断失去的过程。工作六年,我收获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所谓“人生经验”,还屡屡以传教这些为荣,但同时,我也不断燃尽自己的热情,不断消耗自己的洒脱,这些倒在其次,最可怕的是总会有一天,时间会耗掉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杨绛先生说:“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在杨绛先生的想象里,梦意味着不愿意相信的事实,船意味着医院,万里驿道意味着碧落黄泉,客栈意味着没有家人的住处。整个世界,所有人只是擦肩而过,即使相守几十年,也不过是沧海一瞬。

是否愈怕从此不见?不忍多写,只愿看客自己去读。

-写于2017年7月26日

全书无一点笔墨写悲伤,却能让天下读者伤尽心。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7日18:23: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272.html
索雅死后,欧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孤独。 读书

索雅死后,欧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孤独。

欧维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于是一次一次地计划着去死。在他第一次实施死亡计划的时候,搬来了一户奇怪的邻居,一个怀孕外国女人帕尔瓦娜和她的丈夫帕特里克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当然他们阻止不了欧维的死亡计划,只是...
对社会的批判也很能引起共鸣 读书

对社会的批判也很能引起共鸣

这个故事很牛逼!作者的比喻句用得出神入化,使人物的性格于不经意间跃然纸上。手法上有很多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运用,又不会让你跳戏,很有功力。当然,对于一个决心要死的孤僻倔强的老头来说,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的一连...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