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用了近6个小时,读完这本我们仨,无数次喉头哽咽,泪流满面,为了他们仨,也为我们仨。早些时候,读过一篇文章我们仨,文中讲述了杨先生和钟书先生的相识和结为连理,然后是一起外出求学,后来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光,最后是阿圆和钟书相继离去,杨先生独自走完最后的一段旅程。由于只是一篇文章,所以,对于每个阶段的生活,文中没有过多的描述,多方均有提及,但只是一带而过,感动是有的,但终归只是几个泪点而已,并没有成为泪线,更提不到全方位的立体感受了。最近,终于鼓足勇气,读了我们仨这本书,重温杨先生的一生,也来祭奠我的前半生,指引我的后半生。“我没有订婚,我没有男朋友”,平淡的语言,却是最深情的告白,因为这一句,彼此用一生诠释了一朝牵手白头偕老的真正含义! 而后,为了提升自我,更好地适应国家的需要,双双海外留学! 期间,杨母过世,没有见到季康最后一面,又一次告诉我们自古忠孝难两全! 婚后的生活,钟书先生的笨手拙脚逐渐显现,和我们观念中的男人就是依靠,就是主心骨,应该可以把一切搞定大相径庭,对此,杨先生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己默默承担,对此,我深感不如! 是啊,夫妻结伴过日子,哪有那么多攀比,哪有分得那么清。和同事,和朋友,我们从来都是宽以待人,对一生的伴侣,我们不是更应该善待吗?从此,对于老公的粗心大意,我决定以杨先生为榜样,善待,宽容,温柔以对! 是啊,人生已然众多费心劳神的事,何必为了这等小事斤斤计较呢?如果说钱杨是上天赐予彼此最好的礼物,那阿圆就是他们俩共同的天使,于是,有了我们仨。父母的良好基因加上家庭的熏陶,阿圆的聪慧日见凸显,学业顺利有成! 人说,如果所有的人生都是快乐的,也就失去了色彩! 是啊,快乐的背后总有伤悲,甚至磨难! 生的不对也好,活的不对也罢,总之,该来的总会来的,逃是没有用的。运动的洗礼,钱杨一家也是有份的。最让人抑制不住泪点的是钱杨被揪为牛鬼蛇神时,阿圆要坚定地化清界限。对于运动,我没有资格评判对错,那是历史的原因。我只想说,在这期间,人的内心得要多么强大才可以坚持到最后,才可以把生命坚持到最后。还好,再大的苦难也会有结束,一切都是循环。一段艰辛的居无定所的风雨飘摇之后,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安定与团聚---1977年,杨先生一家住进了三里河寓所,在这里,真正开始了我们仨的生活,也是在这里,杨先生独自深情地怀念我们仨。你说人皆有生老病死,谁都不会长生不老也好,你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也罢,就像苦难总有熬出头一样,幸福也会结束。1997年,阿圆在与病魔的一番抗争之后,终于不得不先父母一步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和凄惨自不用细说,最让人挂念的是,在阿圆旧病复发之前,钟书一直卧病在床,本来阿圆还是杨先生的依靠和精神支柱,阿圆这一走,对于杨先生的打击可想而知,犹如最后一棵稻草被无情带走,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油灯被狂风吹灭! 我时常想,假如我是杨先生,我会不会像三毛一样也追随了阿圆去。可杨先生却说,总有一个人要留下来打扫现场,可钟书是不太会照顾人的,想必自己被留在后面在杨先生看来是最好的安排吧。要不说,杨先生是伟大的,是温柔而坚强的。面对女儿和钟书的卧病在床,杨先生没有退缩,没有哭泣,只有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抵挡一切来袭!然而,有时候,能否承受真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其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没有了阿圆的陪伴,杨先生傍晚独自去看望生病的钟书,在过一座桥时,总是害怕,一次过不去,退回去,再退回去,依然过不去!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以为自己很独立,当需要独自面对时才发现,自己只是一颗爬藤草。可是阿圆这藤也不在了,草都不能成其为草了,还要做一棵大树,以便钟书有枝可依! 于是,一位无助的老人再次重生,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一半在土中肆意悲伤,一半在钟书那里喃声细语;一半在阳光下无情暴晒,一半在钟书那里遮蔽阴凉;一半在自己的世界里追随阿圆,一半在钟书面前轻描淡写;一半在梦中魂一般游荡,一半在钟书面前佯装坚强。面对阿圆的离去,来不及悲伤,转身吞下泪水,回头陪伴奄奄一息的钟书这个章节,我曾几度呜咽,读读停停,停停读读,很多次,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控制泪水的闸门,哭一场来的痛快! 可想想杨先生,她怎么办?她不可以哭,还有钟书在那里等着,盼着!这一章,我觉得杨先生更像半遮面的琵琶女,想去看望钟书,因他是最后的陪伴;或许又不想去,因在那里需要假装坚强,不如自己独处时变成一个梦来的舒坦,因在梦里,有阿圆,有钟书,有我们仨! 1998年,历尽所有磨难的钟书终于依依不舍地把杨先生独自留下,自己去追随了阿圆。这于杨先生,我不清楚是喜还是忧,喜的是再也不用假装坚强,忧的是再也没有了挂肚牵肠,因为只剩下我自己,思念我们仨! 我不知道,在钟书走后,杨先生有没有在独处时痛快淋漓地哭一场,哭这一世的颠沛流离,哭这一生的无能为力! 如果是我,会的!哭,即为告别,哭,即为放下!尽管不易,一个人的生活,终归也要前行! 也好,阿圆生来像爸爸,钟书应该去陪她,不需顾及我的独行之涩,我自会苦中作乐,因为,我学会了思念我们仨! 2016年,杨先生在完成所有的怀念之后,去到天堂与他俩相遇,继续他们仨! 完成人生这次旅行之后,杨先生给自己的105个年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大写的句号! 105年,与世无求,与人不争! 是啊,不如我的,不需要争;我不如的,不屑于争! 活着,很忙,只顾做好自己的事,哪有时间给别人看!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最慈的母! 向杨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有人说,读书,是读书者与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还有人说,读书,是读书者与其他读书者的相遇与对话;要我说,读书,更是读书者与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读他们仨,想我们仨,愿我以后的岁月里,继续心怀智者森林,更加善待世间所有!
温馨提示,欲读者,备好纸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