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
――有感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MoMo 2021年6月7日18:41:19
评论
258

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

――有感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此感觉来自于杨绛先生所著的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指的是杨先生一家三口――杨先生本人,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瑷。

杨先生的这部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梦开篇。

&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突然锺书就不见了……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在古驿道,在连接小船与客栈的通道上。

在这部分,作者以虚拟中的小船、客栈和古驿道对应现实生活中的医院、家和连接家与医院的路。初读,这些是很难读不出来的。

透过杨先生这部分文字的描写,你仿若置身于了一个太虚幻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无法辨认清楚。

而她们,就在这虚无缥缈的幻境中,走上了古驿道,又一次次在古驿道相聚分离,到最后的真正失散――

女儿钱瑷和丈夫钱锺书相继的离世。

往日的仨人,如今只剩下了杨先生孤零零的一个。

这一切,在杨先生眼里,就像一个梦――

&  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娘……娘……”

&“绛,好好里(即‘好生过’)。”

从此,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从此,“我”也只能一个人活在对他们的思念与回忆中了。这也就是这部著的接下来的部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仨人在一起时的点滴生活。

&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一个老人的无助无奈与无望尽显眼前。是啊,有亲人的地方,才叫家。亲人不在了,家也就没了。

&  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彼此关爱的仨,彼此包容的仨,彼此珍惜的仨,彼此尊重的仨,彼此信任的仨,彼此了解的仨,彼此学习的仨,彼此感恩的仨,彼此……

她们仨的关系,杨先生的一段话就能概括出来:

&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就这么一段话,寄予了杨先生对曾经的“我们仨”多少的情感、思念与回忆呀!想想女儿对两位老人的体贴入微,想想丈夫的博学与可爱之处,想想一家三口曾有的温馨与甜蜜……怎不让老人发出这样的慨叹呢――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本书读到这儿,虽然略显悲伤。不过,她们仨,一路相守的那些日子,还是幸福的。尤其开篇,杨先生对两位病重亲人的似梦非梦的陪伴过程以及她们仨这段日子的相互鼓励与依靠,更凸现了她们仨之间的爱之深――

我想,倘若杨先生还在世的话,再忆起那段丈夫和女儿陆续离开人世的日子,她依然还会有如梦境的感觉,依然还会让心中的爱在梦间流淌……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7日18:41: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290.html
索雅死后,欧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孤独。 读书

索雅死后,欧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孤独。

欧维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于是一次一次地计划着去死。在他第一次实施死亡计划的时候,搬来了一户奇怪的邻居,一个怀孕外国女人帕尔瓦娜和她的丈夫帕特里克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当然他们阻止不了欧维的死亡计划,只是...
对社会的批判也很能引起共鸣 读书

对社会的批判也很能引起共鸣

这个故事很牛逼!作者的比喻句用得出神入化,使人物的性格于不经意间跃然纸上。手法上有很多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运用,又不会让你跳戏,很有功力。当然,对于一个决心要死的孤僻倔强的老头来说,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的一连...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