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究因果之说,种因得果因果报应会有时。而整本书便是因果之说的诠释,风筝线牵引着它,不管风筝飞得多高多远,你要沿着那条线去追、去追,追寻当时,弥补过去。当善行开始萌芽,便解开了因果的锁链。
阿米尔童年时期的风筝大赛让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哈桑受尽他人凌辱之时,阿米尔懦弱的选择了站在一旁,亲眼见证这一切,却无法鼓起勇气去拯救作为他的仆人、朋友的哈桑。当一个人无法面对懦弱的自己的时候,就会催生出邪恶,摧毁让自己感到懦弱的根源,即使对方忠心耿耿毫无怨言,并不是因为对方是仆人的身份,只是因为对方让阿米尔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阿米尔将钱币和手表塞入哈桑的床垫下面,成功的赶走了哈桑及其父亲阿里。他以为这样就能够成功驱散心里的阴霾,不错,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没有见过哈桑,哈桑的笑容只在多年之后的宝丽来照片上定格,永远的笑着。可是,他做过的,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将会在若干年后,接近不惑的年纪对接上时间的裂缝,完成因果的轮回。
拉辛汗的电话里告诉他有一条让他做回好人的路,该来的终究是会来。他前往破裂状态的阿富汗家乡,想从塔利班的手中带走他的侄子,哈桑的儿子。他遇上了在那个夜晚,对哈桑凌辱的阿塞夫——现在以同样的手段凌辱这哈桑的儿子,命运如此巧妙的安排,只是这次他不能缄默,他要带走这个孩子。他不是阿塞夫的对手,索拉博从腰间取下弹弓,一如当年他的父亲在山坡上保护着阿米尔,那时哈桑颤抖的举着弹弓,迫使阿塞夫退让。弹珠仿佛从多年以前穿越过来,透过索拉博的手拉满弹弓射向了阿塞夫的左眼,又一次哈桑拯救了阿米尔,只是这次他没有让人失望,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拯救,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走在了拯救的路上。
儿时的风筝大赛,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也是那个风筝大赛他短暂的赢得了父亲的关注,永远了失去哈桑的友谊。记忆的时光支离破碎,飘散到了阿米尔现在的生活,索拉博像个隐形人一样在美国生活,似乎想要活出周围人的生活之外,对阿米尔的关心无动于衷,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的哈桑苦苦哀求阿米尔,“阿米尔少爷,我哪里做错了,你说出来我可以改的”,如今换了角色罢了。高空中的风筝吸引了索拉博的目光,阿米尔买来风筝和附近的风筝比赛,用儿时的技巧“急升猛降”赢得了他人,“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阿米尔问拉索博,拉索博点头,阿米尔内心响着“为你,千千万万遍”,当年哈桑为他追那只风筝,这样对他说过,如今他对哈桑的儿子如此说道。
阿米尔转过身去追那只风筝,多年以前的阿米尔变成了大人的阿米尔,多年以前的哈桑变成了小小的拉索博,两个时空的身影仿佛交错、重叠。拉索博应该是接受了阿米尔吧,哈桑回来了,阿米尔也回来了。
你问我是否相信因果?是的,我相信,最起码在这个故事里是的。“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轮回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