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为你,千千万万遍

MoMo 2021年6月7日19:09:54
评论
214

还是喜欢纸张的触摸感,传统阅读方式更能养成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微信等社交媒体引领的阅读是浅阅读,读者还得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才能寻求并转变适合自己有用的东西。

读书的意义很简单,因为兴趣,所以跟随着自己喜悦的心情选择真正喜欢的书籍阅读,这就是快乐。

读书和写字都是为了愉悦自己,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喜欢原因:

1)一本关于童年而影响之后成人生活的故事。

2)阿米尔汗和哈桑,一个少爷,一个仆人的儿子,也从他们两人身上看到不同种族之间的紧张和摩擦。童年到成人一系列选择,阿富汗政治的变动等等。

3)比较喜欢善良的哈桑,开始阿米尔一系列的背叛到最后的救赎,残缺中也变得圆满。“为你,千千万万遍”童年到成人,背叛到救赎。读完全书还是很心酸,也只能说“故事本身没有对错”。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所追逐的仅仅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在喊过“为你,千千万万遍”后,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踏上重回故乡之路,去追寻自我救赎的那只他心里面的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求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份子的强暴。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幕,但是,作为哈桑最亲密的朋友,他并没有站出来阻止。

阿米尔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痛苦,但他却选择的对自己和对哈桑更残忍的方式,嫁祸哈桑偷了他的表,把哈桑和哈桑爸爸一起赶走了。

后来,因为恐怖分子对阿富汗的占领,阿米尔和他父亲一同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受着煎熬,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背叛自己朋友的煎熬,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可以得到救赎。却发现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尔再也不能挽回什么。

但是,哈桑的孩子还处于危难之中,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了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印象最深的是哈桑对阿米尔讲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至今印象深刻,哈桑的可爱,阿米尔的软弱,到最后的“自我救赎”,质朴的友谊。

电影《追风筝的人》同样很精彩,电影第一次让西方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阿富汗。让观众看到不同文化、地域、信仰的人,其实有着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家庭,比如友情,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内心是相通的。(只是原著书籍细节中很多是不能用电影呈现的,还是阅读书籍较好)

但是当时饰演哈桑的小演员艾哈迈德·汉·马赫米扎达,却因为影片中部分情节激怒了阿富汗塔利班,令马赫米扎达一家面临死亡威胁、不得不逃亡海外,流亡两年之久。(可见阿富汗政治的确紧张)

一本关于童年而影响之后成人生活的故事。比较喜欢善良的哈桑,开始阿米尔一系列的背叛到最后的救赎,残缺中也变得圆满。“为你,千千万万遍”童年到成人,背叛到救赎。读完全书还是很心酸,也只能说“故事本身没有对错”。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7日19:09: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311.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