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

MoMo 2021年6月7日19:14:56
评论
227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知道我看到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

阿米尔用谎言赶走了哈桑,当初如果他不赶走哈桑,哈桑也不会屈辱的死去,正如他父亲一样,用其一生掩盖谎言,为了自我救赎,他父亲办孤儿院、对每个人都施以援手,让人误以为他是如此正直完美之人,让人觉得阿米尔确是自私、不尽人情之人,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揭开了帷幕,层层递进,当阿米尔回到故乡,知道这个谎言时,他的震撼可想而之,自己背叛、抛弃的竟是同父异母的弟弟,自己间接使弟弟死于残忍的杀戮,幸与不幸,哈桑死时竟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哀其不幸,兄弟两人一人为主,一人为奴,天上人间,现实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惨状还在继续,更悲惨的是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竟被阿米尔儿时的同伴虐待,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遭受性虐待,像狗一样的成为别人的娱乐对象,心绪总是不宁,眼前不时浮现哈桑,耳边不时的响起他对阿米尔说得:“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阿富汗,人们的生活混杂着悲痛、混乱、贫困,没有幸福的家庭,只有支离破碎的家园。陪伴人的是终日的恐惧。正如文中所诉: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哈桑和阿米尔的友谊让人温暖。却因为阿米尔的懦弱胆小而告终了。在这,最让我感动的是阿米尔愿意回乡赎罪,经历了死亡、战争、逃亡。阿米尔成长了,不再是需要父亲甚至是哈桑保护的小男孩了。他愿意做一个勇敢的向父亲一般的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亲人与朋友。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而言,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7日19:14: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317.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