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流着泪读完:“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泪水如雨,下得干脆而不含蓄,欣慰而不伤悲,反而踏实和感动。
前前后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看这本书:零碎的、完整的;歇息时、无聊时;迷茫中、幸福里……感觉我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来“追赶”。
我始终觉得阿米尔和哈桑是合二为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人,一面地狱一面天堂,最后脱变为洁白天使:头顶有光圈,背后有光芒的那种……
我个人一直认为阿米尔小时候的懦弱、自私,甚至嫉妒和怨恨,是由于不完整的家庭和残缺的爱导致的。小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渴望得到父亲的慈爱、鼓励、夸赞和引导,他明白什么是对或错,他清楚是和非,只是他所有的价值观念、人格观念都迷失在了索求父爱这一件对于我们来说看起来天经地义的小事而对于他来说却是终身奋斗的目标一样的大事上面。因为爱而清醒,而还在小小年少的阿米尔却为爱开始迷失甚至迷路了。接着他踏入泥潭,背叛了哈桑、那个能为他“千千万万遍” 的人,欺骗了父亲、拉辛汗、欺骗自己……,最后在大环境、大背景下,失去了敬爱的父亲、亲爱的哈桑,阿米尔深藏在心底的罪孽之根仍未拔起之前他们就离开了。以至于未来的光阴里,阿米尔日遭天谴、夜不能寐,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追回童年的风筝”奔赴深陷战争侵害和混乱局面的家乡,冒着生命危险、丢下美国安定的生活去寻找“哈桑生命的延续”——索拉博。
与其说是在拯救索拉博,倒不如说阿米尔在救赎自己更妥帖。
在这个救赎的历程中,哈桑就“复活”了,他就是现在的活着的阿米尔:勇敢无畏、有血有肉、善良正义、能为索拉博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的要护他周全,带他回家的人。
哈桑能为阿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能为索拉博“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是父亲的儿子,阿米尔也是父亲的儿子,他们喝着同一个人的奶水长大,他们是血脉相承的兄弟;哈桑是阿米尔,阿米尔是哈桑;哈桑是索拉博的亲生父亲,阿米尔把索拉博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
开始的开始哈桑、阿米尔、索拉博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他们都变成了天使。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只只风筝,时而高飞阔翔,时而颠颠撞撞,时而顺风直上,时而飞流直下……
不管划破手指,血汗交加;不论追累双腿,磕磕绊绊,
只要勇敢和善良,我们最后会成为成功的追风筝的人。
而我,还在追的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