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个忧郁但有充满正能量,一个关于“犯罪”与“赎罪”(救赎)的故事。越往后,眼泪越是珍贵。

MoMo 2021年6月8日08:10:33
评论
184

再次鸣谢书友倩倩的赠书。
历时六小时,白天黑夜,终于看完。

故事以追风筝开始,亦以追风筝结束。风筝,在这里是一切美好的象征,是美的隐喻。风筝比赛,只有和平年代才存在。哈桑,一个天生兔唇的哈扎拉男孩,却是追风筝高手。他追风筝的能力仿佛与生俱来,他是多么的纯洁、善良、真诚,一切美好的代名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为你,千千万万遍”,哈里,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半分。面对阿米尔的嘲笑,他从容面对;面对阿米尔的栽赃嫁祸,他没有半点反驳;为了阿米尔,他不惜与阿塞夫作对;为了阿米尔的风筝,甚至被阿塞夫百般凌辱。尽管后面分离,他依然时刻惦记着阿米尔,关心他是否安好,并且对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半点抱怨。他的儿子,索拉博,是他生命的延续,小小年纪就继承了他美好的品质。索拉博,小说里面男主角的名字,那是一个英雄。这个名字,寄托了爸爸对孩子的期许,希望他正直、勇敢、善良、无畏…
当然,这个儿子没有让他失望,被糟蹋仍抱有一个童心。只是这颗童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与失望交织中,慢慢变得冷漠,甚至不再对世界抱有憧憬,他试图用自杀来结束这一切。幸运的是,在阿米尔的救赎和索拉雅的共同努力下,索拉博得到了帮助,最后回归成一个孩子。
阿米尔,小说男主角,出生在一个有无上荣耀的贵族家庭。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父亲对“仆人”的儿子比对自己还好。(当然,后面他发现,这并不是仆人的儿子,这是爸爸的儿子,爸爸偷情出轨的证据。)他嫉妒爸爸对哈桑的好,妒忌阿里对哈桑的父爱。他对这个“吹风筝的少年”又爱又恨,爱他对自己的付出,恨他夺走了父亲的眼球以及他卑微的出生。有小伙伴玩的时候,他不会记起哈里,甚至不会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只有没人的时候,他才会忆起哈里的好,才勉强让他当自己的“朋友”。他们可是喝同一个女人的奶长大的异性兄弟。在哈里的纵容下,阿米尔变本加厉,最后成功逼走哈里。一切按照他的剧本完美演绎,可是他没有半点愉悦。
哈里就像他心尖上的一根刺,永远存在,不痛不痒,不争不吵。哈里的离开,象征他“犯罪”的极致。物极必反,已经犯下了最严重的罪。后来就要开始救赎,由他人救赎到自我救赎。侄子索拉博,妻子索拉雅,忘年交拉汗辛,法理德,还有那些初见见面的人,一个个都在帮助阿米尔完成救赎。在这个过程,他越来越像父亲的儿子,勇敢、善良、正义。他也从一开始的犹豫变为坚定,一开始的被动转变为主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把索拉博拉出火坑的同时,他完成了救赎。
阿米尔的爸爸,很矛盾的一个人,但是他骨子里流淌的仍是热血。对他,我只想说,每个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表达方式不一。孩子get到爸爸爱的时间不一~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对战争的认识仅限于电视剧、电影。恰好,我是个不喜欢悲伤的人。杯具,一直都很抗拒,但这又不是说抗拒就能抗拒,所以一直存着一颗乐观、向善的心。阿米尔说,有悲惨童年的孩子比没有童年的孩子幸福。因为,没有童年,说明生命也消逝了。看着书中那些人物,看到物是人非的变迁,只能无奈叹息。阿米尔的故乡,曾经有多繁华,后来伤得就有多重,反差强烈、对比鲜明。很多时候,得到一样你很渴望的东西,但是这东西很快就破碎了,这时,你宁愿从未得到过。不抱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女人没有丈夫,孩子没有爸爸。相对之下,自己还有什么好抱怨。
上一年,看到一张图片很是震撼,以至于每看一次,都忍不住眼泛泪光。图片仍保留在旧手机里,但我会刻意屏蔽。忘记是哪个地方,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时候,女孩立马举起双手作“投降”状,因为女孩没有见过相机,她以为这是武器。多么无辜、凄凉、无助的表情,看了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上个月,新闻还有报道,哪个国家还有四百万饥民,要知道加起来才一千万人,当地宣布进入“饥荒期”,开始有人活活被饿死。现在,当看到食物被浪费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罪恶感,觉得是在“造孽”。
最后,希望大家都是一个追风筝的人,希望大家都可以追到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8日08:10: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349.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