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介绍“如何赚取财富的”,但它并不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而是告诉你一个逻辑——即通过9个秘诀来改变你对赚钱的看法。
先说我的感受:这本书非常对我的胃口,里面的观点本身就是我的观点,比如自律;比如储蓄要用来投资而非消费;比如一个人要赚钱首先要能驾驭钱,或者说是能驾驭自己的欲望,提高自己的认知……
我形成这样的观点并非是看这本书而形成的,而是在曾经多年的金融相关工作中,体会到的,这次看这本书,无疑是印证了脑海里的观点而已,所以本书的绝大部分观点,我深以为然。
财富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在较长的时间轴上,可以象征性的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圈和阶层圈。为什么是较长的时间轴?因为短时间内,能力圈和阶层圈并不一定和财富相匹配,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超越自己驾驭能力的财富时,看似暴富了,但迟早金钱会从他的手中溜走的。
因为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而人生实际上是在无知和觉醒之间的一场斗争你什么时候觉醒了,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真正赚钱。
但以上并不是我本身想要表达的观点,我就说我的结论,这本书我给3.5分
虽然我同意里面绝大部分观点,但那小部分我不同意的,我认为才是最关键的。
书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阶级是有天花板的”。
阶级的跃迁可不是靠认知水平提升而能做到的,更不是靠勤奋、提篮子得来的。
阶级本身就是财富的收割机器……
书中一值在强调,要购买资产,增加“资产项”,减少“负债项”,而在现实中,普通人根本没有足够丰富的“购买资产渠道”!我也知道很多种赚钱的手法(合法的),但每一种都会遇到阶级权利的障碍。普通人财富的增值就是靠买房子、买理财,仅此而已,普通人创业成功者九牛一毛,然而金字塔上较高位置的阶级,购买资产项就多了很多,做私募、做债券、做不良资产、做夹层投资等等等等……还不说他们的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无风险套利的过程,这养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书中介绍的方法更多的其实就是“提篮子”而已,做一个“信息”的掮客罢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伪命题,你确定你收到的信息就是真实的吗?“马路边的枣都是酸的”这个道理难道忘记了?
从一笔交易中获得套利的机会再投入下一笔交易中,说起来容易,做的时候会发现这里面有无数的镰刀,你想要赚钱,别人也想着要割你的韭菜……
最后,我们可以想一下,以作者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对财富的认知”写成这样的书?那些更具资格的人,如杰克韦尔奇、洛克菲勒、摩根等等伟大的人为什么都没写?反而是作者写了,还一写写了一整套,还出培训班,自己的实业公司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可以说根本不是一家入流的企业,那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的书?
因为这本书其实不过是作者手中收割韭菜的另一把镰刀罢了……这本质也是作者赚钱的计划之一:他不敢给你讲的太细太具体,但可以玩弄一些概念,迅速走红,以便成为那个“富爸爸”。仅此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