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他们都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学习,并鼓励人们学习自己专业之外的技能,汲取各行各业有价值的知识,并且重视复利的力量。作为投资人,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赌徒心理”,换句话说,他们会冒险但不会赌博,及时纠错,控制好沉没成本,他们并非没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能够处理好失败带来的恐惧心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重视品格的培养,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智慧。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又有过这样的憧憬——等我长大后要挣很多的钱,要买大房子,要买很多好吃的,要去环游世界……每当长辈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只会笑着说:“好好读书,等你长大后一切都会有的。”然而长大后却发现我们很多人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的目的却是为了找一份安逸和高薪的工作,于是绝大多数人就只能找一份工作混口饭吃,离我们曾经憧憬的美好似乎是越来越远。我从小被教育要远离金钱,不要被物质诱惑,从小花钱都是从长辈手里直接支出的,我却没有管理自己零花钱的机会。直到离家上大学后,我才有机会管理自己的金钱,但很长一段时光里我都不知道如何花钱,分不清楚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需要的,只是想买的时候就买了,导致一个月生活费用完后还得厚着脸皮找父母要钱。他们只告诉我“该省则省,别饿着肚子就行”,我也能理解他们的辛苦,但我从小就不知道如何去支配自己的财富,就像高中以前不让谈恋爱,也不告诉我“性”是什么,如何和异性相处,上了大学后却催着赶紧找对象,结果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一塌糊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富不过三代,贫穷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同样需要学习,头脑富有,才能口袋富有。
作者在这本书中分析了穷人和富人的金钱观和现实基础:穷人没有经济基础,依赖于自身劳动力为金钱工作,不能建立自己的资产项,只有支出和负债,无法承担风险,恐惧损失,对金钱避而不谈;富人有经济基础,懂得用钱生钱道理,相信金钱的力量,会购入资产而非负债,学习金融、会计相关的财务知识,投资时会注重回报率和管理风险。富人对待金钱就像种树,并努力浇灌,等到根深扎后就可以享受大树带来的阴凉。
书中的“穷爸爸”并不是真的穷,也不是真的胆小,只是在财务上的文盲,面对金钱时缺乏勇气。“穷爸爸”代表了绝大多数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量入为出,好好工作,为将来储蓄,这并没有错,但远远不够。“穷爸爸”们并非没有想用钱生钱的想法,但大多过于保守,担心损失,于是也让孩子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为钱工作。很多人表面上不喜欢谈论钱,但在面对金钱时会暴露人性的弱点,并凸显自己的无知。内心“贫穷”的人喜欢把购入奢侈品,并随时带在身上或是置于显眼的地方,让自己看上去很富有。而在“富爸爸”的观念里,钱是“员工”,可以代替自己的劳动力为自己工作,最重要的资产是受过良好训练的头脑,而非别墅和游艇等。
作者批判“穷爸爸”和学校只是因为有些教育扼杀了人面对金钱时的创造力和勇气,犯错是一件坏事,会受到惩罚,但生活处处都是有风险的,应该学习的是,用适度的贪婪来带领自己的恐惧,管理风险。钱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贫穷和富有是人思考和行动的结果。作者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付不起”和“我怎样才能负担得起”两种思考方式,前者是思想上的懒惰,不愿意改变现状,害怕风险,而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心态。很显然两种思考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总是干着同样的事情却期望有不一样的结果啊!先要改变生活,最应该先改变的是自己,想要富有,最先投资的是头脑。
如果想在未来变得富有,我应该这么做,先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同时学习财务知识(书中提到会计、投资、市场和法律),减少支出和负债,然后尝试购买基金等,知行合一。这是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现在需要迈出第一步了,关注自己的现金流,理性看待储蓄、消费和投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忘记、再学习的人。”不谈钱和依赖钱同样是精神疾病,得治!
最后推荐一下我喜欢的自媒体人:阿猫读书,他分享的理财书单如下:
1、 入门篇:《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财务自由之路》、《邻家的百万富翁》、《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2、 初级篇:《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3、 进阶篇:《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巴菲特的护城河》、《学习估值,轻松投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4、 高级篇:《穷查理宝典》、《怎样选择成长股》、《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5、 终极篇:《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估值》、《价值评估》。
查理·芒格和罗伯特·清奇都是我很欣赏的投资人。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