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活着》要好一些,《活着》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剧

MoMo 2021年6月11日07:40:15
评论
209

又一部以小人物反映社会的作品。挣扎着、活着、在时代的潮流中翻滚。

但相比《活着》要好一些:《活着》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剧,无论如何也逃不开命运的折磨

。而《许三观卖血记》里,总算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许三观一家尽管经历许多命运的戏弄

,但总算活了下来,活到日子好过的年代。

一、卖血

全文共卖血十二次:

第一次卖血,结了婚。

第二次卖血,为了还债。

第三次卖血,为了给林芬芳买东西。

第四次卖血,为了在荒年中让全家人吃一顿好的。

第五次卖血,为了给上山下乡的一乐、二乐带走。

第六次卖血,为了讨好二乐的生产队长,好早一些回城。

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卖血,为了给一乐治病。其中第八次,卖了血就晕倒了,又被倒

输了300毫升,卖血成了买血。

第十二次,他已经很老了,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卖血。只是想吃每次卖过血之后的炒猪肝、喝

温黄河。

除了第一次,刚刚知道的时候带着一丝好奇去卖,以及第三次,动机略有那么点不纯,他的

每一次,都是被命运推了过去。

为了活着,仅仅是活着。

那种对活着的渴求,令人动容。

二、许三观

1、许三观是个小人物,他身上有小人物身上的私欲:比如用八毛四骗来一个媳妇、比如因

为妻子出过一次轨,便非要自己也出一次轨、比如因为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便狠着心

,不管自己最爱的这个儿子,吃面条都不带他去。比如他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大了要去

强奸妻子前男友的两个女儿,用做报仇。

2、但他本性上也是个真实、善良的好人。

说着不认一乐,不带一乐去吃面条,一乐跑了,他也急,最后还是充满温情地背着他去吃面

条,最后更是为了给一乐治病,两三天就卖一次血。

妻子的前男友出了车祸,需要亲儿子喊魂,尽管不待见,他也还是让一乐去了。

他的妻子在文革中被批斗,他在家中开批斗会,也跟孩子们坦白,自己也犯过错误,教育孩

子们不要恨自己的母亲。

他从来不曾真正做过什么伤害别人的事。

3、但他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坚强,是他面对生活的折磨永远的不认头。

一次又一次卖血,他在冬天里喝着冰冷的河水。向附近的人家讨盐吃,以便喝下更多的水。

他卖了力气、卖了热气,最后卖着命为儿子挣医药费。

而每一次卖血,他只要能吃一盘炒猪肝、喝一点温黄酒,就心满意足了。猪肝补血,黄酒活

血,这仿佛就是他莫大的享受。

直到最后,当他白发苍苍,因为想吃猪肝、喝黄酒而去卖血的时候,医院不要了。他嚎啕痛

哭,痛哭的理由却是:以后家里再有什么困难,该怎么撑过去?

三、余华的社会

全文从不曾直接描写社会运动,但总是用小人物的挣扎,以小见大。

荒年中,许三观口述的菜,一道道色香味俱佳。

文革中,那些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那特有的阴阳头。

还有卖血时,那“多喝水就能多出血”的可笑、却又无比认真的言论。

余华的笔触,并不让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历史,就站得高高的,以上帝的视角去审视当时的社

会。

他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当中,好像陪着许三观,又经历了一次。

余华说,故事不是他创作出来的。他只是这个故事选出来的、讲故事的人。

这个故事挑了一个好作者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1日07:40: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536.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