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许三观的一生,觉得可怜可笑又可敬。在这个贫穷淳朴脑梗的男人身上,看到了很鲜明的人物性格。

MoMo 2021年6月11日07:59:01
评论
204

许三观卖血记。先来说说他卖了几次血。

第一次,娶媳妇(许玉兰)。去看望乡下的爷爷和四叔的时候,阿方和根龙作为导师告诉他卖血的秘诀,卖血之前要喝水。卖血之后“要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

第二次,为补大儿子一乐闯的祸。一乐砸伤了方铁匠的孩子。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许三观依旧卖血解救困境。

第三次,和有夫之妇林芬芳芳发生关系,临时起意,卖血给她补身体。许三观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这件事总是盘旋在心头。一时冲动,出轨于摔断腿的林芬芳。

第四次,大灾年,为吃一顿面条。尽管贤惠妻子许玉兰偷存下了两缸米,但是熬不过时间。连续57天的玉米粥,许三观心疼孩子。又去卖血。那是他生日的第二天。

第五次,一乐二乐在下乡,卖血换钱想让他们生活的好点。心疼孩子在乡下生活困苦。

第六次,为讨好二儿子的队长,卖血买好酒好菜招待。为了走后门,想让队长早日让二乐回城里。为二儿子的未来铺路。

第七次,得知一乐得了肝炎,决定一路卖血到上海,给孩子治病。林浦站。

第八次,百里站(三天后)。身体出现异样,好心人扶他到旅馆休息。

第九次,松林站(四天后)。得不偿失。因为卖血频率太高,身体透支。医生倒输血七百毫升。等于白忙活了。

第十次,路上碰到来喜和来顺。历史重演。他担任了当年阿方和根龙的角色来指导年轻小伙子卖血要领。

第十一次,七里堡的时候,许三观买了来喜一碗血,以两碗在下一站长宁站卖出。到上海看孩子。一乐身体渐好。

最后当他老的时候,为了回忆,心血来潮。想吃卖血后补身体的猪肝温黄酒而去卖血,最后被嘲笑和拒绝。儿子们指责父亲当众丢脸,妻子却像哄孩子一样为他叫来三份猪肝。

看完许三观的一生,觉得可怜可笑又可敬。在这个贫穷淳朴脑梗的男人身上,看到了很鲜明的人物性格。

不愿戴绿帽子,对一乐不是亲生这件事始终心存芥蒂。但是何小勇有生命威胁的时候还是愿意让一乐去喊爹。卖血不愿带一乐去吃面条,但是最后还是温柔有爱地带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去了胜利饭店。出轨后可以坦诚交代。妻子被批斗时会嘘寒问暖,不离不弃。为了二乐的前途,身体不适也要强行应酬。一乐生病,身体透支也在所不惜依旧坚持卖血。对于路友来喜来顺晚辈叮嘱再三。

作者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效果形象。许三观不是那个总是莫名其妙被崖兄拯救,有惊无险的偶像剧男一号。他有他的脑梗,直男癌,总是对一乐身世的耿耿于怀,看的人生气,也是情理之中,他有他做不到的地方。但是他有他的善良宽厚,不管对孩子,对妻子,他都做了他应该做的。贫穷的底色,让这个小人物为家人奉献的方式单一,残酷,又毫无退路。只有卖血,速度快。余华的书总是看的人心疼又无奈。兄弟里的宋凡平早早死去,许三观给我的慰藉就是,至少他还活着。当初他想要以命续命的孩子们也都还活着。

不管是不是亲生的,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在年老色衰之时,能懂得自己陪伴自己的其实是那些用爱用感情来维系的人。而不是仅仅血缘。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1日07:59: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558.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