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究是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以为自己扛过了《活着》这本书,却在看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时潸然泪下,好几次都不忍心再继续读下去。仿佛再看下去,自己马上就要崩溃,大概有阵子自己是不会再碰余华的书了,太伤心了。不过,一切也都说不定。
《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我从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也知道它曾被翻拍过。心中的对它一直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不过其实要让我说许三观和富贵谁更惨的话,其实真不好说。两人的命都很苦,不过一个是落得孤独一人,一个还是妻子儿子双全的,按照着结局来说,或许还是许三观稍微幸运一些。但是,在我看完两本书之后,《许三观卖血记》却让我一度崩溃的,想要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大概在我的思维中,对于卖血这一行为的认知,带着一种莫名的害怕。认为只有走投无路被逼到绝境的人,才会想到卖血这条路吧。血,是人的生命之源,是所有的力气。卖血,就等于卖力气,卖掉活生生的命。
许三观也是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跟着不知姓名的男人跑了,留下他一个人。他的童年时悲惨的,他知道没有家人疼爱,陪伴的日子是多么的难熬。或许,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在知道一乐不是亲生的后,仍然愿意养他。有时候,生养养比不上亲养。许三观卖过很多次血,但是没有在一次是为了他自己。第一次卖血,是好奇是意外也是理所当然,他用卖血的钱娶了许玉兰。第二次卖血,是为了赔一乐打了方铁匠家儿子的头。第三次卖血,是为了全家能够在荒年里吃上一顿好吃的。第四次卖血,是为了能让二乐能调回队里,请他的队长吃上一顿好吃的。第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卖血,是为了一乐的病,他一路在去往上海的路上卖血,卖到浑身发抖,卖到昏倒,卖到差点没命。他卖的每一次血都是为了他心中的家,到最后他想要为自己卖一次血,想再吃一次猪肝和黄酒时,他已经老的不能卖血了,他的血只能被油漆工拿去刷家具。那一刻,他哭了,哭的像个孩子。而我也哭了,哭他老了,哭他作为一家之主,已经不能再成为家里的支柱了。他,许三观已经老了。再也不能放家里出现危机的时候,卖血了。
其实,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看起来并没有觉得有多伤感,甚至读起来还有几分好笑。少年时的许三观就像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傻小子,说话耿直直接,看他从对许玉兰和他父亲说的话中,就能觉得这人挺虎的,但也挺聪明。中年时期的许三观,变得多了一些人情世故,但骨子的虎还是没有变。对于一乐,虽然他知道不是自己的儿子,也曾因为这件事打许玉兰,对着一乐说,你不是我儿子。但最后,他还是疼他就像是疼自己的儿子一样。甚至更疼,不然也不会不要命的卖血筹钱。他,就是这样一个嘴硬心软,口是心非,有点小可爱有担当的男人。或许,他有些小缺点,当何少勇被车撞了的时候,他高兴的四处去邻居家炫耀,说是老天爷给他的惩罚。但是当许玉兰说,小心有报应的时候,他又连忙一缩脑袋,再也不到处去说了。但是,这些缺点无伤大雅,反而更显他的真实和可爱。
许三观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男人,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人人都穷,人人都没文化,但是他们却有着顽强的毅力。好像无论什么样的挫折,他们都能抗下去,像许三观,像富贵,像所有人。人活着,就是这样不容易,但是却还是要努力的活下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没了,就什么都没了。现代人的压力一样的很大,也不能说现在的人就活的不辛苦了,一样的辛苦,一样的不容易,但还是在拼命的活着。各位辛苦奋斗的人,你们辛苦了,你们加油!
献给所有努力生活的人们!
愿你们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