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传奇
——书评《许三观卖血记》

MoMo 2021年6月12日15:56:22
评论
299

《许三观卖血记》讲的是一个平凡小人物许三观的传奇故事,余华依然采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着这个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茫茫人海中某个人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卑微而真实。余华的高明之处,避开政治而谈论普通人的生活,再以普通人的生活反映了政治,以及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人民公社、大跃进、饥荒、文革、上山下乡)人们的情感、矛盾、幸福与苦难。

与《活着》通篇的压抑与悲伤不同的是,《许三观》淡化了悲剧色彩,语言既不沉闷又不冗长,文字中有苦难,亦有了感人至深的爱与温情。

夫妻之爱

许玉兰在文革中被批斗时,许三观给她送饭,表面上全是米饭,而米饭里面却藏着红烧肉,读到此处,许三观作为丈夫的宽容善良、责任担当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个平凡人物形象也瞬间丰满而真实起来,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受其苦难中的温情。

引:许玉兰用勺子从米饭上面挖下去,看到下面藏了很多肉,许三观为她做了红烧肉,她就往嘴里放了一块红烧肉,低着头继续咀嚼,许三观轻声说: “这是我偷偷给你做的。儿子们都不知道。” 

父子之爱

在许三观看来,许一乐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其实读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他卖完血之后就带着二乐三乐去吃面条,只给了一乐五毛钱去吃烤红薯,一乐没吃饱,去找他的亲生父亲何小勇,遭到何的拒绝,赌气流浪了一天,最后还是许三观找到一乐并背着他去吃面条,这种跨越血缘的爱,暖暖的,催人泪下。

引:一乐爬到了许三观的背上,许三观背着他往东走去,先是走过了自己的家门,然后走进了一条巷子,走完了巷子,就走到了大街上,也就是走在那条穿过小城的河流旁。许三观嘴里不停地骂着一乐:”你这个小崽子,小王八蛋,小混蛋,我总有一天要被你活活气死。你他妈的想走就走,还见了人就说,全城的人都以为我欺负你了,都以为我这个后爹天天揍你,天天骂你。我养了你十一年,到头来我才是个后爹,那个王八蛋何小勇一分钱都没出,反倒是你的亲爹。谁倒霉也不如我倒霉,下辈子我死也不做你的爹了,下辈子你做我的后爹吧。你等着吧,到了下辈子,我要把你折腾得死去活来……“
一乐看到了胜利饭店明亮的灯光,他小心翼翼地问许三观:“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
许三观不再骂一乐了,他突然温和地说道:“是的。”

兄弟之爱

一乐病了,二乐在风雪之夜把一乐背回了家,自己也染上了疾病,兄弟之情让人感动。

引:轮船到达城里时,天还没有亮,城里也在下雪,地上已经积了很厚的一层雪。二乐背着一乐,那条棉被又盖着一乐,所以二乐走去时像是一辆三轮车那么庞大,雪地上留下他的一串脚印,脚印弯弯扭扭,深浅不一,在路灯的光线里闪闪发亮。 

陌生人之间的关爱

许三观为了给一乐治病,在去上海的沿途要不停的卖血,路上要经过很多地方,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是县城,他要在这六个地方上岸卖血,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 他在路上遇到了很多陌生人,大家都不同程度的相互关爱,其中还有用小猪帮他暖被窝的,读到此处,内心生出感动与暖意,也折射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纯朴与善良。

卖血,是一个让人心酸和无奈的词汇,这不仅仅是许三观个人家庭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欣慰的是,余华还是手下留情,故事的结尾并没有象《活着》那么辛酸和悲情,许三观一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少不用卖血也可以吃三盘炒猪肝。

命运多舛,个人命运离不开大的时代,与国家命运血脉相连,在个人的苦难中,我们始终选择坚守希望,如同许三观一样在绝望中通过个人的坚持,终将迎来黎明和曙光,这,也许正是留给读者的历史思考。

小人物,大传奇。幸运的是,那个悲情的年代已经远去,我们迎来了新的时代,如果说《活着》的最后只是告诉我们为了生存,那么《许三观》的最后是告诉我们应该有尊严的活着,许三观老了,卖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2日15:56: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593.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