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从来不是靠血缘来维系的,而是心与心的牵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付出

MoMo 2021年6月12日16:00:09
评论
255

《许三观卖血记》,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个叫许三观的人,为了闯过生活里的一道又一道难关,一次又一次卖血的故事。

相对于之前看过余华的另一部小说《活着》,这本小说没有之前那本压抑、悲凉,它同样描写了底层小人物在那动荡不安、物质匮乏的岁月努力生存的辛酸和无奈,但更多地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和善意,父子、夫妻、兄弟、邻居、陌生人,人性的光辉在其中闪耀,艰苦的岁月里,同样有暖人心扉的人情。

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二次血,一次因为好奇,一次因为偷情,一次因为饥荒,一次因为二乐,其余的都是为了一乐。

他说一乐最像我,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乐。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一乐是他的亲生儿子。一乐不是他亲生的,一乐是他老婆许玉兰和何小勇生的。他白白帮何小勇养了九年的儿子,做了九年的乌龟,偏偏是这个最喜欢的儿子,他却只能当个后爹。这成了许三观心里无法释怀的一个结。

所以饥荒那年,他用卖血的钱让全家人吃上了一元七角钱的面条,却唯独让一乐吃五角钱的烤红薯。一乐也是个命苦的孩子,许三观说他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何小勇也不认他这个儿子。吃完红薯的第二天,一乐跑出了家,他在大街上边哭边说:“你们谁请我吃一碗面条,你们谁就是我的亲爹。”

许三观也是个嘴硬心软的人,看到一乐跑出去一天了还没回来,他也急了,连忙出去找,发现一乐就躲在邻居家门口。他背起了一乐向胜利饭店走去,边走边骂:“我养了你十一年,到头来我才是后爹。何小勇一分钱没出,反倒是你亲爹。下辈子我死也不做你爹了,你来做我的后爹,看我不折腾死你……”一乐问他是不是带他去吃面条,他不再骂了,温和地说道:“是的。”

其实在许三观心底,一乐就是他的儿子。只是邻居的闲言碎语、世俗观念等,人的内心是很难与之抗衡的。后来,何小勇出了车祸,他女人要一乐替他喊魂,一乐不肯喊。许三观劝他:“一乐,你喊吧,喊了我就是你亲爹了,何小勇就不再是你亲爹了。”一乐才喊出口。这是许三观才彻底明白,一乐把他看得比谁都重,他就是把自己当成亲爹,那么亲不亲生重要吗?所以,他用菜刀在自己脸上划了一道口子,对在场的人说:

“你们中间有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儿子,我就和谁动刀子。”

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乐对许三观说:“我最爱的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二爱的……就是你。”

所以血缘关系有这么重要吗?养恩大于生恩,他们不是亲父子,却胜似亲父子。

最后,一乐在下乡插队中患上了严重的肝炎,要上海的大医院才能治。家庭没钱,许三观就打算从家里一路卖血卖到上海,这样一乐治病的钱就有了。

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卖过去,别人都说他不要命了,许三观说:“就是把命卖掉,我也要去卖血。”

后来他也确实差点把命丢掉。从家里到上海这一路上,许三观碰到了很多善良的热心人,来财、来喜、老头、村民等,让人流着眼泪微笑。

还好最后,一乐的病好了,许三观也没有死掉。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许三观和一乐之间深沉的父子情。血缘关系重要吗?不是亲生的又如何?感情从来不是靠血缘来维系的,而是心与心的牵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付出。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2日16:00: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597.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