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MoMo 2021年6月12日16:11:23
评论
196


一、卖血履历:
许三观说:“身上的血就像井里的水一样,不用是这么多,天天用也是这么多。”
对许三观来说,血就是换钱养家的无尽资源。
1.第一次卖血,是受村人指点,相信“能卖血的男人一定身强力壮”而跟风卖血。并用卖血获得的第一笔丰厚的钱娶到了貌美如花的媳妇。
2.(十年后)第二次卖血,是给非亲生长子一乐还债。一乐用石头砸破了方铁匠长子的脑袋,许三观只好用卖血的钱支付治疗费。
3.第三次卖血,是许三观动了花心时,为给一念倾心的胖女人林芬芳物质补偿。
4.第四次卖血,是在饥荒年里,全家喝了57天玉米粥,为了能让老婆孩子吃上一顿好饭菜。这次卖血,全家用挣来的钱下馆子一人吃了一碗酱油水煮的阳春面。
5.第五次卖血,是一乐上山下乡半年后回来小住十天,返回乡下时许三观见儿子体质弱状态差,就卖血给儿子些生活费让他滋养身体或送礼给生产队长好早日返城用的。
6.第六次卖血,一个月后,二乐的生产队长来家做客。为给二乐谋好前程卖血招待。
7.第七次卖血,又是一个月后,一乐肝炎病重,二乐互送哥哥途中得了风寒。许三观打算卖着血一路走到上海医院。这次,他辗转到林浦的医院卖了血。
8.第八次卖血,林浦卖血三天后。许三观在百里的医院卖了血。
9.第九次卖血,四天后,松林医院卖血后休克。血压降到60和40,医院给他输了700毫升(自己的400,别人的300)的血。医院收了七百毫升输液费以及急诊费,就把许三观卖两次血挣的钱全花光了。许三观死里逃生。
10.第十次卖血,三天后,黄店医院,带着途中偶遇的来喜来顺俩兄弟去卖血。
11.第十一次卖血,几天后,来喜卖了二百毫升的血转卖给许三观,许三观接着在长宁医院卖了四百毫升的血。
12.第十二次卖血,未遂。卖血原因与前十一次刚好相反——日子越过越好了,为了缅怀曾经那些吃炒猪肝喝二两黄酒卖血的艰难岁月而想到卖血。
二、卖血履历像血色玛瑙,串成一段情怀,刻录下许三观一家与祖国一起成长的那段难忘的历史轨迹。所有的人物都骨头连筋、有血有肉,真实、纪实,与百姓生活既贴近,又有共鸣。
许三观的“三观”也许不够崇高也不算圆满,但人物本身既有蒙昧无知的一面,又有善良醇厚的一面;既有破口大骂的粗鄙,又有有担当,够血性的真性情。
文字的表达之功不足以斟酌千字来传递我阅读后的感受,但余华却用文字码起了一个灵动真实活力四射的人。所以我赞佩作者。《许三观卖血记》是经得起历史考证与未来检验的好作品,把它放在任何一个角度去审视都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2日16:11: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609.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