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余华的第四本书,他的文字都很朴素,朴素得让你找不到太多可以去摘录的片段,但朴素的文字却更容易走到人心里去。相较前几本,本书又延续了作者悲剧式幽默的风格,将人物的立体感与简单形象深深刻画在读者的脑海。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平凡送茧工许三观的平凡却苦难的一生。许三观就是那个大时代的小人物,然而这个小人物却有他自己的‘大格局’。
作者余华在自序中这样说:
一条通道、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延绵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
许三观历经磨难的人生,从第一次卖血开始,就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拉到路的尽头。像是一曲旋律温和缓慢的民谣,试图唤起一个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许三观的一生即使再苦,他还有卖血这条拯救自己的退路,生活也还是有希望的。
“血”是他们面对贫穷的底气,是应对生活磨难的靠山,也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脊梁。然而比血更沸腾的,是一个男人的责任。许三观有老婆孩子,有七情六欲,他不要命的卖血,不过是想活着,他是了不起的平民英雄。而这个平民英雄最后想为自己奢侈一把的最大愿望居然就是他大半生只有在卖血后才舍得吃的‘炒猪肝’‘二两黄酒’,这种悲剧式幽默读来让人笑的心酸。
突然也很想试一下‘炒猪肝’配二两热黄酒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我肯定吃不出许三观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挣脱世俗的标签,逆流而上,做自己的盖世英雄。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