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无疑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一面旗帜。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他在《科幻世界》上的短篇作品。近日读了《三体》,再次感受到书中极具冲击力的科幻构图,极有挑战性的题材立意,极富人文精神的内涵主旨,并不比任何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逊色,不同的是,上述这些表现在了刘慈欣的文字上,可贵的是,这是属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作品。
如果说科幻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具备更为开阔的想象力和更加科学性的逻辑思维,那么《三体》可以算是在上述基础上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故事从未知战争的前夕入手,又加入不同寻常的网络游戏要素,让读者一时间摸不着方向,找不到头绪。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关键人物叶文洁的回忆,将重要线索从文革时期徐徐道来,慢慢延伸。完整的叙述了事件的起源,使故事更加丰满。
对“三体”这一地外文明的介绍,则是通过王淼的特殊经历来完成的。首先是纳米技术应用与视觉幻像的诡异联系,再到亲身体验“三体”这部具有特殊世界观的网络游戏。循序渐进地将“三体”世界展示给了读者,而且其中不乏突破性的想象力和浓浓的悬疑味道。如同通过叶文洁的遭遇来表达作者对动乱年代遭受迫害的老一辈科学家的悲悯与同情一样,在精心设计的“三体”游戏中,除了对“三体”世界的发展、“三体”现象的原理以及科学研究以外,作者依然寄科学之情于文字之上,从历史的角度向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科学家表达了敬意。客观上也为读者致力于科学事业吹响了号角。
《三体》最为宝贵之处,我觉得当属书中所表达出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准则问题。书中,“三体组织”对地球人由失望到放弃,再到希望借助外力加以改革,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具有代表性的,就连我们自己也往往有这种对环境的失落感,但是被寄予厚望的“道德透明化”的三体文明,又真的能够如他们之愿吗?其实,从哲学角度出发,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正负极,一面越强,另一面也就越强,一面越弱,另一面也跟着弱,总有个平衡在其中。
因为叶文洁、伊文斯等人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所以他们要报复,这就是他们的负极被加强了,所以他们才要用更加强力的正极去找平衡。也许地球三体组织的行为是为了人类文明能够具有更高的道德本质,但驱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动力,却是对人类的仇恨。结果可想而知。
三体文明虽然道德透明化,但这也使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做出进攻地球,取而代之的决定。
试想一个没有恨的世界,又怎么会有爱的种子?
《三体》的结局部分我十分喜欢:叶文洁回到了雷达峰,一个一生都在斗争与被斗争度过的老人,对于她的一生,唯一留恋的,却是那段没有斗争的间隙时光。也许,我们也该考虑一下,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了。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