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只能做好自己,只能从自己出发去改变。

MoMo 2021年6月12日19:00:08
评论
170

可惜只有五星可以给。
如果阅读哲学、心理学、灵修、佛经……觉得费脑,先来读这本书吧,把它放床头柜上,时时阅读、时时提醒。
这是本大智慧的“幸福之书”,越辩越明,直指究竟。
因为阅读的时间跨度大,太多要点没记录下来,还需要至少再一遍的精读,才能写详细书评。
所以下面我只是粗略地写几点这次阅读的思考:
第一,因果不虚,这是宇宙自然运行的规律。前因导致后果——现在是过去果、将来因。
如果我们当下陷入困境或苦闷,尝试用因果律理解,便能冷静许多,然而这只是第一步。怎么个运用“因果律”,是第二步,而且至关重要——一般心理学,会引导人们去追溯过去因,认为只有解决过去,才能使自己从当下的困境中得到释然;阿德勒心理学反其道而行之,他提倡,放下过去,从现在出发开始,只要你想获得快乐,就能获得快乐,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的幸福创造条件。
仔细对比一下两个思维路径,第一种,很容易陷入一个不可自拔的泥潭,产生指责、埋怨、自哀自怜……等消极的心理;并且,它会使得当下发生的一切,变得理所当然,那不是就是在为自己囿于的痛苦找借口吗?当痛苦有了合理的借口支撑,心理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认为这是消极而且没有建设性、突破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第二种思维,主张跳出痛苦的怪圈,把注意力放下创造幸福上,带着勇气面向未来,不论采取什么方式。这个主张从根本上就有摆脱痛苦、创造幸福的源动力,是身体力行的积极心理学。
第二,每个人只能解决自己,不要越界,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在自己身上,接受自己当下的条件或处境,先放下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别人属于我们改变不了的范畴)
书中把这点称作“课题分离”。领会这一点的要义,许多事情处理起来会变得非常容易不纠结。当自己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就不需要为别人的反馈而改变。比方说,当坚定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信赖我的朋友,这时假如一个付诸真心的朋友辜负了我,即便我产生情绪,但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因为对别人好是我的功课,别人辜负我是对方的功课。
每个人只能做好自己,只能从自己出发去改变。
第三,人生的意义或者个体存在的价值,在于能被别人“用”,对他人产生价值。
只有当自我的存在,对共同体产生作用,存在才有其意义。
利己主义者,无论再精致,内心一定有无法填补的空洞。这时候,只有把对自我的关注,转到对他人的价值上,才能解决这个空虚困境。
……这本书的点不止这些,非常多很隐晦很精微的部分,在内在差一点就差很多。我希望通过再次的阅读,可以做一个系统完整的归纳总结。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2日19:00: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2709.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