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MoMo 2021年6月15日18:16:13
评论
609

可是偏偏有这样的人,每天想着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死。估计有的人会说:这人脑子有病。也有人会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去死。是的,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事,都不值得一提。可是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吧,当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你眷念的东西的时候,你是选择努力活着还是去死呢?

   他从来就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男人,对女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但看到她以后,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把走了火的手枪。

    人们总说欧维眼里的世界非黑即白,而她是色彩,他的全部色彩。 要是有人问起,他会说,在她之前,他没有生活。之后也没有。

   每个人都必须知道他在为什么奋斗,他们这么说。她为了一切的美好而奋斗,为了她从未降生的孩子,而欧维为了她而奋斗。 因为,这世界上,只有她值得他去奋斗。 索雅离开欧维的时候,他并没有一起死去。他只是不再活着。

  她走了,他的世界塌陷了,没有了生活的色彩,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既然已了无生趣,不如就此结束,不如追随索雅而去,于是他决定去死……

    欧维沉默隐忍,默默工作,从不寂寞,但也从来没人陪伴。他不明白为什么一盆花,两种价格。他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不遵守社群区规定。他讨厌奥迪,讨厌日本车,除了萨博以外的一切车。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不喜欢和唯一喜欢,所以他无法原谅鲁尼这个傻逼把沃尔沃换成宝马。他固执的区分着安分守己的人和不这么做的人,区分着她和其它所有人。他的世界非黑即白,而她是他唯一的色彩。

  他说“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他说的话。”                         他认为,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他从来都是有用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做了一切社会需要他做的事。工作,从不生病,结婚,贷款,缴税,自食其力,开正经的车。                                                             他发现自己很喜欢房子。可能主要是因为房子是可以理喻的,可以计算并在纸上画出来。不好好做防水就会漏,不好好做结构就会塌。房子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它就给你多少。很不幸的是,这些话很难用在人类身上。                                     他对正义、道德、勤劳以及一个对错分明的世界深信不疑。

   每个人的生命中也总有那么一个决定,决定他的生活从此走向另一个方向。就像他第一次看见她,并决定坐到了她的身边。那天她穿红色的鞋,带着黄色发卡。他说在遇到她之前他没有生活。

   她热爱音乐,舞蹈,书籍,他喜欢汽车,螺丝,数字。她阳光开朗,他刻板木讷。她喜欢说话,他总是沉默。他手插口袋疾步人生,她总是在舞蹈。他从来不知道她为什么选了他。她知道。她说,他是在心里舞蹈。

他对一切都有自己的原则,但当一切和她的喜好相矛盾的时候,她的开心就是他最终的原则,比如对待他并不喜欢的猫,她习惯的迟到。

   欧维每天都陪着她,每个夜晚都抱她上床,每个清晨都给她做早饭,周六周日陪她逛市场,买些花花草草。她去当老师,学校里没有那种可以推轮椅的通道,他多次投诉写信无果,于是自己为她打造了楼梯,发明了轮椅轨道。 他不爱读书,索雅喜欢,他为索雅制作书架;他不喜欢猫,索雅喜欢,他收养流浪猫;索雅爱明亮,他粉刷房屋;为了方便索雅使用,他改造橱柜。 这是生活中最普普通通的事,平常的近乎平庸,然而对于索雅他是爱,是暖,是三月种下的春光,让索雅每走一步都是春风十里的模样。

   终于有天她还是走了,她常说:“每一条道路最终都会带领你到注定的归宿。”

   对她来说,注定的或许是“某事”。但对他来说,注定的是”某人“。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但经年累月的房子外墙开始陈旧,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绽和瑕疵,而这些都是会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她走了,欧维没和她一起去死,只是不想活了。

     死亡是一桩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并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害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

每天他独自一人在社区巡逻完毕,回家穿上西装,开始准备去死,他尝试用绳子上吊,吸汽车尾气,开枪吞弹,可是每次都被打断,不是被叫去修葺房屋,修车,就是送去医院等各种事。所以开始说他固执,不爱与人打交道,然而实际是他乐于助人,善良正直。在一次次地与邻居的互助中欧维感受到了幸福与欢乐,渐渐地欧维褪去了盔甲,袒露出坚硬外壳下柔软的心。

   一般来说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都只能停留于表面和当下,很少有人愿意或者真正能够探究对方的内心与经历。经历无法移植和共通,所以我们对于大多数人的认识都是粗暴的,我们轻率地认定一个人随和或者固执,稳妥或者顽劣,加以标签归档了事。但当我们能够走入一个人的“历史现场”,看着他们一点点变化的过程,才会明白,一个人的复杂与斑驳。从过程进入一个人才会产生“共情”与“同理”,所以,理解的前提是真正的了解。

这数十年来,我们社会历经巨变,高速旋转的结果就是在代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看似每天擦肩而过,但其中的很多人根本无法互相理解甚至只能相互抵牾。我们没人愿意停下来深入对方的经验与历史。好像,我们觉得上一代人中的每个人都像欧维一样不可理喻。我们是否愿意听听他人到底走过怎样的路?这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在此、以这样的面目相逢。

  最终欧维还是死了,死于心脏病,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在离开世界之前,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 他抵达了他想要的“目的地”,但却以另一种方式。虽然在没有她的日子里,欧维是孑然一身的孤寂,但渐渐在邻居强势冒失地闯进生活后开始留恋人间烟火了, 那些大大咧咧找上的麻烦倒是增进人和人的关系。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但最终的结局是与世界和解之后在一只猫的怀中安然逝去…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5日18:1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3091.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