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部阐述天地人至理的鸿篇巨著

MoMo 2021年6月15日18:44:58
评论
59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氏《道德经》,凡五千余言,道尽天地人之至理。其音律和谐,成语频出。派生百家,启迪后世。

十二年前初读,虽受益匪浅,终不求甚解。今复读,重入玄妙之门。奈何资拙,仍不得甚解。然静观天地之象,细阅今古之人,每为老氏所折服。

五常可道,令人失真;五色可见,令人失明;五音可闻,令人失聪;五味可口,令人失觉;百货可沽,令人失智。

何为道?世本无道,圣人不言。老氏为启发后世,强谓之道。道:无名,故不可道;无色,故不可见;无声,故不可闻;无味,故不可尝;无价,故不可沽。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之理,精深微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于变化中自然运行。物极必反,周而复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对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视为全篇主线。抓住准绳,或略知大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之道,即为自然之道。

二元论证是《道德经》最显著的特点,这一点贯穿全篇。老氏引用若干组相反或相对的概念,执其两端,深刻论述万物消长变化之理。这些概念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里的二元论,蕴藏着朴素的智慧,极易启发人的逆向思维。“急中生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勤补拙,以逸待劳,视祸为福,居安思危,稳中求变......”

《道德经》里,有五大核心概念,老氏反复强调,并加以论证:无为,不争,低下,虚空,柔弱。天地间,水似柔弱,善入虚空,善处低下,既无为,亦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外,人之中,最近于道者,非圣贤,非教父,非僧侣,非信徒,实为赤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认真体悟《道德经》,可拓宽视野,重塑思维格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能刷新人的底层认知,于纷繁复杂,虚与委蛇的世界里,助人慎思明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更深人静,品读《道德经》,能减私欲,祛杂念。洗涤浮躁,净化心灵。“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地有序,人各有道。圣人之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凡人之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5日18:44: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3120.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