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聽《道德經》,好像以為講什麼仁義道德的書,以為是一本教人行善的書,實踐倫理道德,但是翻開第一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道可道,非常道」,一股玄之又玄的風撲面而來,跟我們經常講的道德沒有一點關係。
《道德經》八十一章,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為道經,第三十八章到最後八十一章為德經。
《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經」又到底是指什麼。所以,要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訓義解讀。
萬物從何而來?我們可以追溯到萬物乃天地相合而生。那麼天地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繼續往前追溯,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滿了虛漠鴻蒙之氣,此衝虛之氣為天地萬物之始。此時,雖見有氣,而未見有質,更未見有形,故謂未曾有物。
虛漠鴻蒙之氣,又是從何而來呢?道生之。那又是什麼生出來的道呢?道無形無物,無名無狀,所以無物可生道。追溯到道,那麼就是萬物最原初的宗始。所以說,道為萬物之宗,萬物非道而不能生。
其次,道為倫理之宗。道生天地萬物,同時還要給天地萬物的運行設定一個法則和秩序,我們稱之為倫理。萬物不倫則不類,無理則不序。無序則亂,亂則亡。所以萬物不僅在形質上以道為宗,並且在倫理上,也要以道為宗。
再次,道為造化之宗。道生萬物,又給萬物設定倫理,那麼又是誰推動萬物生生不息地永恆演化呢?是誰提供的這個動力呢?依然是道。所以,道是萬物的性質之宗,是萬物的倫理之宗,還是萬物的造化之宗。故,道者,萬物之所宗也。唯有宗於道,萬物才能生,才能類,才能化。宗者,出也,則也,稟也。
德又是什麼呢?上面說,道為萬物之所宗。那麼道是怎麼作用在萬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萬物合道故積德,積德則能養正,養正則能久。萬物離其道宗,則失德,失德則不能養正,不能養正,則病,病則亡。
道為根,德為本,萬物為末。離道德不生,離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萬物成之,昭然紛紜若道德之華。視其華,可以窺其根基。根本牢固則物可以長久;根本不固物必將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敗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養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則萬物不能成。不積德,則不能久。於萬物而言,道若母,德若鄉。聖人積天德府天下,畜而養之,而使天下萬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謂,德者,萬物之所府。
中國聖人所傳真人真言,用以治國安民,萬世之所奉,謂之經。何謂聖人?抱神合道,通天徹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謂之聖。非中國之人,不可以稱為聖。非中國之聖人所言,皆不可稱為經。
道、德、經,三字合起來是說,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大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為萬物之所宗。人行於道上,則能有德。聖人闡述這個道,以及告訴人們怎麼把握它,行道積德以蓄天下,並實際用以治國理政的君王教育經典,叫作《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