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山呼海啸天旋地转的评论信以为真,就像奄奄一息的病人老者,最后一刻相信世上有灵丹妙药那般贴切。浑噩、无助、彻彻底底的丧,遇见了大众一致好评的精神殿堂,那种迫切感可想而知?简直想生吞活剥,得道成仙一鸣到天亮。遗憾而万幸的是,记忆力实在太差,曾信誓旦旦以为把道德经一字不差的全背下来就大功告成,如今回想起来倒十分后怕屁股发凉,按这样的剧情发展下去我岂不成了满嘴之“之乎者也”似的“大人物”?哈哈,孤守穷庐失声哑笑,这画面简直不要不要~!
好在我只记得“道可道非常道”能给我深切安慰,反正我吞吞吐吐不能道。
好在我只记得“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能给我百般同情,反正我搜肠刮肚只积得稀碎仁义。
好在我只记得“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能给我指点迷津,反正我既无颜如玉也无黄金屋,不用笑也不哭,窗外大风呼呼呼,一手游戏一手撸(猫)……
好在—好在我啥也记不得了,那就这样吧,免得等会装傻充愣,耳边响起春秋老仙法力无边,魔性而又失眠。
言归正传闲言少叙,话说德道经由春秋末期周朝图书馆管理员老子所撰,原文分上下两篇,德在前道在后,不分章节。可德道经这一书名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原名《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后整理为前三十七章为《道》,后四十四章为《德》,共八十一章。是老子李耳研究道德学问,不求闻达隐匿声迹为宗旨的学说。多亏避世时遇见函谷关门把手尹喜,一番苦口婆心下勉力写了这本书,不然后人只闻周朝老子徒添一笑柄,哪知浩浩思想震彻中华两千年。《史记》记载年少成名的孔子访问这位深居简出的老子,老子说出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富人装穷君子装傻的意思,同时婉言劝诫要懂得抛弃脸上的骄气和内心过多的欲望,避免做作的神情和过大的志向。我想老子也是过来人,年轻就意味着血气方刚,有莽撞行事的可能,一失足自然成千古恨,一遇堵自然气急败坏,其中的教训不可不事先考虑在内。所以在我们的印象里,老子就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君子,而孔丘就好像无处不见的热心肠。或许这就印证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吧。生命只有一次,选择却有很多。道德经的思想让部分人得到滋养,让部分精神得到休憩,作为中华文化哲学的源头,我们不得不对这部经典传承,寄托美好的时光之旅,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何必再想外国作家的“他人即地狱”,陶渊明的桃花源亦是天堂。大概道德经就是这样宣扬个人在人世里修心养性,在苦痛无奈里为乐做福的书。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学悟空,女不爱红楼。如果你都不能发现你的本性了,那看看又何妨!!!不快乐了,还有点丧,消极避世,能治愈你的,我想非道德经莫属。注射忧伤疫苗,产生忧伤抗体,书美不要钱,你值得拥有!
出版社的编排,我总觉得有些啰嗦,众口难调,只要我自己啰嗦且不尴尬就行,小有吐槽以祝过瘾,求全之毁呵呵哒~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