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本道德经完整认真地读了一遍。个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理解所著的环境,作者的立场及面对的对象,并独立思考其局限性才能学以致用。所以我觉得的读道德经,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点:1.道德经显而易见是写给统治者精英分子看的,他们已具备卓越的权术。因此,道德经所谓的无为不争,不是那些自身实力不够意兴阑珊的无所作为之人的慰藉品,因为压根就不是给他们看的。2.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太重要了。语言文字只是工具,用它来完全描述五彩斑斓的世界浩瀚深蕴的思想太有局限性了,更何况是玄之又玄的天道。书中定义的有无,高下,强弱也只是在此局限内的称谓,读道德经切不可咬文嚼字,意会大于言传。3.道德经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倒不是说书中与现实和当下时代的违和感,毕竟天道含廓万物,如今智人一家独大本身就是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人道彰显。个人主要觉得是,道德经根本就是老子的敷衍之作,正跟史书记载他为了出函谷关无奈洋洋洒洒一篇为之相照应。了解易经的朋友应该知道,万事万物需数理相方能证之,道德经中的理若有若无,而数就是荡然无存了。本人也算是不肖的理科生一枚,突然回头感悟当你能掌握傅里叶变换,微积分,正态分布曲线及演变,数的连续和离散性,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等数学原理而推导的算法,结合道德经易经你就离得道不远了。
最后说说两个社会话题的所感。一个是X晓东10秒ko太极宗师,不是说好的柔弱胜刚强的吗?所以道德经讲的是质而不是量,太极宗师毕竟血肉之躯跟晓东同质还差几个量级,如果是让晓东打泥巴准会让他灰头土脸。所以人贵自知之明,没有量变产生的质变,以弱胜强谈就是痴人说梦。再一个就是最近的话题人物李嘉诚,李嘉诚自己说他只是一个商人,确实他就是一个还没触及商道的商人,当然也已经比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强太多太多了。上善若水,反者道之动。个人认为商道亦是如此,小商小贩当然要尽可能地保证这股水的活力不断使之壮大。但到了李嘉诚那种规模,就需要回归到水的本质,起到使资源流通物尽其能人足其需,润物无声利万物而不争。这样两岸自能欣欣向荣,持续循环发展。毕竟,商人赚到钱是靠自己的本事,一路艰辛冷暖自知,但赚到富可敌国的大钱其实是离不开社会与人民的支持成全,绝不是一己之功。不自见故明,不自矜故长,取利于民返利于民,尽点该有的社会责任,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被人口诛笔伐了,一把年纪了钱也花不完了还图啥?
总结说我觉得真正能读懂道德经的人应该是会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才对,毕竟大多数人还不够看这本书的门槛还需更加努力有所为。没有拥有何来放下,没有功成谈何身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