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三体》一书是由《三体》、《三体ll:黑暗森林》、《三体lll:死神永生》三部曲组成。
《三体》大概是90多万字,我是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到后面前面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它是一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硬科幻著作。什么是硬科幻呢?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为什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呢?我就我看过的情节做些简单的描述:当云天明选择安乐死之前,他用他朋友给他的钱买了一颗星星送给了他喜欢的人(程心),这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若干年后,待程心知道自己有一颗私有的星星时的震惊,感动,莫名的兴奋全都涌上心头,华灯初上,驱车远离都市的灯红酒绿,来到夜魅孤独的郊区,下车,抬起头向四十五度角的星空望去,对,就是那颗,发着幽蓝的光晕,时隐时现,不必睁大眼睛去看,利用眼角的余光就会看的更清晰,能否理解程心此刻的幸福感?没人会理解,因为谁都没有拥有过那颗未知的恒星和两颗行星构成的世界。当罗辑的女朋友提出让罗辑写书的时候,罗辑当然不知道他女朋友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所写书中的男主人公,他们虽然共同居住在一起,除了肉体上的交欢之外,灵魂的距离越来越远。罗辑不相信自己的女朋友会爱上他书中的所塑造的人物,他也尝试着去写,恰恰相反的是,他也做了他所不相信的事,甚至一个人带着心中的爱情去旅行,在篝火旁深情对视,在壁炉边谈笑……这是我觉得很浪漫的事,当然和现实完全不能相交。
读完《三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个名词:‘飞刃’纳米材料(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释,在未来能不能发明出这种高科技还是未知数)、基因炸弹(基因武器的研制原理在于,人体内有特定的基因决定其眼形,眼睛、头发和皮肤的颜色,容易患某种疾病,还有特定基因判定某个人的祖先是亚洲人、欧洲人或非洲人。基因炸弹将携带特种病毒或细菌,能根据一些基因特征判断某个人的基因类型,从而只作用特定人群,破坏其免疫系统,产生致命杀伤效果。)、冬眠(长生不老的代名词)。
大刘在《三体lll:死神永生》中创作的三个童话故事《王国的新画师》、《饕餮海》(由张艺谋执导的《长城》就是一群明星打怪兽的影剧,其中的怪兽就是饕餮)、《深水王子》更让我沉迷其中,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故事分成三个小故事来讲,总得来说,给这三个故事想个怎样的题目更好呢?想……
在《朗读者》中,大刘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阿瑟.克拉克。他甚至这么说:“我曾经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很拙劣的模仿。”《2001:太空漫游》(2001:A Speace Odyseey)是阿瑟.克拉克的著作,在《三体》一书中也提到了。
上面是我从书中和查找的资料中所得,下面再侃侃电影这方面的:
《三体》电影听说已经拍摄完了,导演是张番番,制片人是孔二狗,监制是大刘(可有可无,大刘对电影不感兴趣,挂职而已)。我专门查了查,对《三体》电影的拍摄吐槽众说纷纭,为什么迟迟不肯上映,其中的原因未可知。不得不说,中国在科幻电影这块真的很弱,这恰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前景一片大好嘛。搜了搜美国科幻大片,页面弹出好几页,再搜中国的科幻电影寥寥无几,况且豆瓣评分都很低,唏嘘哗然。
下面几段话是姚海军在《三体lll:死神永生》写在“基石”之前的话,我直接引用: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电影《三体》拍摄的好与不好我都是很期待的,每个名族都有个成长的阶段,何况是电影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不断完善中实现质的超越。大刘的著作正在拍成电影:《超星新纪元》、《微纪元》、《乡村教师》、《流浪地球》、《混沌之城》……
写在后面的话:
我尽量运用我平实的语言基调写读完这本著作的观点和看法,我看了几遍自己写的,肤浅的想法,简单糟糕的字体排列,都不足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敬畏和对大刘的尊敬,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当然,读完这本书我在用尽全力写体会,慢慢地,会改变不是吗?不急!这和我目前的工作没有一点关系,有认识我的朋友肯定会说,你有弄这的时间,不如操点心把饭做香,说不定一天还能多挣两百块钱呢!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还是违背了我这么想的想法。
寻找一种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是一辈子的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