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当年明月,明英宗朱祁镇

MoMo 2021年5月25日23:51:444419

《女医明妃传》最近在卫视和网上热播了。我对电视剧不太感兴趣,但我对师父感兴趣啊!禁欲系老干部霍建华时而高冷帅气时而傲娇萌萌哒,冲着他我也得赏脸看几眼不是。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当年明月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太巧了啊!?我正在读《明朝那些事儿》刚巧就读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篇。书中描写的一个个熟悉的人物也在电视上看到了真人(演员),朱祁镇和朱祁钰自不必说(女主不认识直接忽略),手握重权谄媚奸佞的大太监王振,勇猛无比在土木堡之战中俘获皇帝的也先太师,还有一个对朱祁镇心心念念世上唯有他好的钱皇后........

我这人有个毛病,但凡电视剧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我都爱去查找一些历史资料,然后跟电视剧剧情对比一下,看看哪里是按照历史演的哪里是为了情节需要(男女感情戏为理由)而改编的。当然历史大体走向是不会有多少出入的,就是细节上为了引起粉丝们的尖叫和追捧适当增加爱情权重也是无可厚非的了。所以追了几集《女医明妃传》后再看书上写的明显没有书写的精彩,果断弃剧(对不起了师父)。

我对明朝的历史和皇帝都非常不认识,尤其是跟清朝一比,至少我知道清朝所有的皇帝年号。对于大明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被轰下台的朱允文和他亲叔叔朱棣之外,就剩一个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了(我都不知道崇祯的名字,刚还去百度了一下。汗.....)

书中对明英宗朱祁镇有这样一段评价: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个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我个人很喜欢作者的讲故事的风格,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并不够客观,带有大量个人主观喜恶和略微偏见。可那又怎样?我读这本书就是能读下去,觉得好玩好看,顺带了解了历史,干嘛非要一丝不苟有理有据讲得严肃认真?恰到好处的调侃和幽默无损书中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刻画。

最后说一下明英宗朱祁镇,他是个有其个人人格魅力的皇帝。

他从职业皇帝到被俘寄人篱下,到成为囚徒最后又坐上皇位,一生跌宕起伏,惊险不断。但凡皇帝被俘,能活着已是万幸。他居然还可以得到敌人的尊重和保护,也先的弟弟对他的保护、逃难中结识的侍卫袁彬的友谊,他似乎不管跟谁都能聊上几句,一个皇帝(虽然被俘)能做到如此已是令人惊叹了。在被俘我为鱼肉他为刀俎时,依然不卑不亢保持着大明皇帝该有的风度和尊严。

他应该算是皇帝届神奇的存在了。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5日23:51: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355.html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往往我们都在说,不要再重蹈历史覆辙,忘记历史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一代诱惑来了,谁能抵挡住这赤裸裸的诱惑呢?看看大明王朝的大臣,明朝皇帝面前高谈阔,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有酒有肉皆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读书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往往我们都在说,不要再重蹈历史覆辙,忘记历史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一代诱惑来了,谁能抵挡住这赤裸裸的诱惑呢?看看大明王朝的大臣,明朝皇帝面前高谈阔,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有酒有肉皆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一朝一代一轮回,朝朝代代周复始。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总在重演,历史又何尝不是惊人的相似。以史为鉴是不太可能的,几千年来朝代兴衰总是那一套,所有的错误都知道,终究改不掉。能改的是缺点,改不掉...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读书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年明月就是那个为这幅抽象的历史画卷,着墨描边的人,带读者去体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有血有肉。那些如雷贯耳,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的人,不是简单盖棺定论的寥寥数语打下的标签,而...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4   其中:访客  4   博主  0
    • 诚心 诚心 4

      当然我现在还没有能力看清这套制度对于明朝的影响,他的利与弊只能通过一个个单独的假设才能讨论,而且也讲不清这种所谓的民主和我们向往的民主有多大差距,看了这本书只是我对明朝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只有奸臣当道,倭寇横行,民不聊生的朝代,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也就是东南亚吧)上扬眉吐气,看到官员为了自己的抱负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看到了皇帝也会害怕的朝代。即使拿明朝和汉唐相比,我觉得也丝毫不为过。
      此刻我决定再把万历15年拿出来重看一遍。

      • 诚心 诚心 4

        在一次次的宫廷斗争中我渐渐开始质疑这种制度的弊端,进而想为什么要民主(我一直觉得如果中国要民主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一边看一边总结,看完之时也没想通为什么,后来才意识到问题不应该在结尾处,而是应该在开头处,也就是建国之初,朱元璋的时候。当时的体制以及朝代的运作方式可以说是决定了后世的发展。所以以前我一直很羡慕美国,美国建国写宪法的那群人各个都值得一说,都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精华。人家那套运作模式肯定也有很多问题,但人家修宪的次数一个手就能数过来,况且人家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这不得不让人敬仰。当然强求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就把制度定的一点问题也没有,那也太难为他老人家了。接下来就要看在执行中的灵活运用了。可惜了中国人的聪明脑子,我们总是能够很聪明的判断出什么时候该灵活,什么时候该死板,而且还经常变。所以说很多人都喜欢说这么一句话“这件事情么原则上是不可以的”。换言之就是没有原则。相反国外很多地方就是认死理走到底的,虽然经常被我们所不理解,但事实证明这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再次坚定的相信不存在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用的制度,以及当制度遇上问题能够变通的能力。

        • 诚心 诚心 4

          但是这么个朝代终结还是结束了。书作者的结论我觉得有点宿命论的感觉,我其实不太能够接受)。越往后看我越觉得成也言官,败也言官。可能这就是所谓民主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多关键时刻都在无休无止的争吵中度过,言官和言官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皇帝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大大降低了整个帝国的效率,更为关键是降低了准确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言官的作用便是对于当权者进行监督,并通过大量的谋保证最后的“断”,但事实经常事与愿违。任何人都很难免除对于自身内心欲望的渴求,有些人是权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女色,谋得越多最后的结局也是更加令人汗颜。

          • 诚心 诚心 4

            明朝的言官,可以称得上极品,也是最想让我唠叨。由于我之前对于明朝历史的不理解,一直认为明朝是最封建,对于读书人压迫非常厉害的一个朝代,看完之后才明白明朝的皇帝之所以要如此压迫那些说话的人,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言官实在太厉害了,厉害到皇帝都管不住。我个人感觉那些皇帝之所以不喜欢上朝也是因为怕这些言官,斩杀一批言官又如何,又有下一批赶上来让你砍,当权者碰上这种不要命的自然要软了,再加上如果这些提意见的人都死了,谁帮当权者干活。所以很多地方都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我觉得这话是站得住脚,明朝的核心是这帮读书人,而大部分读书人不太能生财所以在乎更多的只能是自己的名誉,为了所谓的名誉什么都能抛弃。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即使在落寞、困顿之时,也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把皇室子女送出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