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些事儿》这本书,从大学时候开始读,读到现在读了三四遍了,这本书开创了通俗讲史的新方式,对于我来说,除了启蒙的吴晗的《朱元璋传》,几乎是看的最多的明史作品。
当年明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在书中的行文处随处可见的感慨都可以感触得到,还有食指的那首《相信未来》。
这本书是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
尤其是明朝官场,内阁,因为当年明月本人也是体制内的人嘛。
朱元璋是一个有天赋的人,无论是打仗,还是御人。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谁最会打仗,毛主席曾经评价过,唐太宗最会,然后是朱元璋。唐太宗就不提了,本来就是将门世家,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泥腿子出身,乞丐一个,要多穷,也没有怎么进过学堂,可是打仗却样样在行。
即使后来徐达,常遇春北伐,甚至蓝玉出征,朱元璋也为他们定好打仗策略,而且按照他的策略执行就能够打胜,这就是天赋在,至于帝王权术这些,根据朱元璋的性格,他如果没有帝王权术,就不是朱元璋了,事实上,中国大一统的王朝的开国之君之中,就属他对待开国功臣最为卑劣。
其实看朱元璋打仗我想起来了一个同样能打仗的皇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毛主席没有提到他,这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在起兵前也没有怎么打过仗,反而是他的大哥比较喜欢招揽豪杰,起义后也打仗在外,刘秀刚开始独立打的仗就是两汉之间最大的战役,也是最有决定性的战役-昆阳之战,竟然能够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打胜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在吴汉等大将出征,也是按照他的指示打仗,没听他的就败,这难道不是天赋。
不止朱元璋有天赋,常遇春,徐达,这些大将们都有天赋,在造反之前,连兵书都没看过一天,这种天赋当然也不止明朝这一代人有,每朝每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霍去病了,跟熟读兵书的李陵形成强烈对比,熟读兵书的李陵可以带五千步兵横行大漠,如果不是最后叛徒出卖,应该是个可以跟霍去病并列的帝国新星。
这一点当年明月在做客凤凰卫视的时候也提到过,这是他最佩服朱元璋的地方。
前面说过,战争,官场,帝王心术是书中提到的最多的地方。
战争可以见到天赋,而帝王心术和官场除了可以见到天赋之外,还最见人心。
就像前面《张居正》里写的一样,权力下最经不住考验的就是人心,最险恶的也是人心。
朱元璋为了巩固子孙的江山,将开国功臣全部杀掉,明朝最出名内阁的权力斗争,夏炎,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还有明末崇祯时候,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那些大臣的无耻表现,都无时不刻都呈现出各色各样的人生百态,人心,是这个世上最靠不住的东西。
果然像蔡骏小说里写的一样,地狱的第十九层是人心。
不过,这本书最重要的功绩还是开创了通俗写史的新方式,推广了明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