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除了告诉我们一些因为人性而无可避免的规律或者了解一些中华名族的英雄人物我。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识王守仁

MoMo 2021年5月26日07:59:14
评论
244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把每个周的读书币都积累用于此书阅读!不得不哭穷!还得要小伙伴买书送我积累书币。说到这儿不得不吐槽一下微信读书币的不合理之处。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这人怎么会如此吝啬,对外界如此贪婪,人家每个周还送你是个免费读书币。对此光大书友和我一样应该都是怀着感激之情的。但是,通常一本电子书的价格要低于实体书,因为实体书较于电子书多了纸张的选择,印刷,运输等等程序。我要说的主要是《明朝那些事儿》,我们毎看一张,价格在一毛三到三毛之间,估算一下375X较中间的价0.19约为七十一。对于电子书来说的确贵了点。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了解的历史,作者查那么多史料还比不上你应该付出的微信币吗?我们要感谢作者博古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但是每一本书籍都耗费作者的心血,我们看一下不长的电子书价格也并不贵。但是当我们看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就有点贵了,因为微信币超过了免费部分是与人民币等值的。好了,随便发一下一个穷学生的牢骚到此为止。因为我也知道可能一本畅销书即使收费低,但也能够有足够阅读量。但是对于一些起步新人,关注度低,价格低了可能举步维艰。只是希望微信读书能够更多考虑一下吧!未来电子书不会比重变低的。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会不时忧郁,虽然作者使用了幽默的语气去勾勒一个封建王朝,但诚如作者所言,历史向来都不幽默,幽默的只是作者本人而已。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或许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接纳自己,包容自己。因为王守仁都会偏执的去格竹卧棺。

但我们有不得不佩服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他们执着甚至偏执。但他们始终着传统的道德理念或者国家法则。

也有着为了崇高理想,趟过浑水,甚至变成浑水中的石子,波动浑水也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者说以史为鉴有时候没什么用,因为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因为作者站的角度更高吧!身处历史的洪流之中,以史为鉴。就是历史人物根据历史人物曾经走过的路,前人成功了,他杀了人,效仿,别无他法,此处以史为鉴。多半是利用前人经验以达到趋利避害吧!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已经算是聪明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些人只会顾着欲望而不知道认识历史规律。最终害人害己,从来都不缺少。

《明朝那些事儿》给我最难以忘记的一个人,不是天子皇帝,不是首辅诸王,而是王守仁。的直接映入心中的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善与恶不以自己之念为动,而是参照一种客观的善恶去评判。此处看来心学也是有着让人拜读的地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基本争点不也是二者何为原本,谁决定谁吗?

再看王守仁,他的王学影响了明朝的政治,甚至挥舞风云。在我认为能够达到圣人级别的人人,终会毫无缺陷,熠熠生辉。但是我也说到王守仁同志年轻的时候也曾死脑筋,而且作战的时候也很阴暗。但是他的学术让人不得不叹服。

如果说他真的与那些普通人的区别,我想就是在于他超越历史的功名利禄的追求,找到了自己的善恶,并且去执行它。较于生活中的我们我们可能为欲望牵动,处于第二阶段,我们可能连连善恶不分,难知善恶,但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分离,因为有些大家共知的善恶,我们不也无法做到吗?比如熬夜,比如不规律的饮食。大道至简。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达到。

《明朝那些事儿》除了告诉我们一些因为人性而无可避免的规律或者了解一些中华名族的英雄人物我。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识王守仁。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6日07:59: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37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