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七周的书币买的,追了不知道几周的书,现在看完了却像很喜欢的一件东西,最后得到了,但却不是欢喜,遗憾?失落?总之一种一切都结束了的感觉,挺不好的。
作为理科生自知历史知识欠缺,并不是不愿意去学习,真的是枯燥 ∞> 兴趣,然后就败了。作者把正史写得那么风趣幽默,也是我这类人的福音吧。不说能记住多少知识,至少也培养了读历史书的一丢丢兴趣。有点给自己找借口,确实没有记住太多的东西,零碎记了点笔记,就像去一个地方玩拍了几张照片,回来后就留下这些照片和一身的疲惫。
虽然作者语言风趣幽默,却也很严谨,所有的事件都是有史可查,也有出自野史的内容,都有说明,不至于误导像我这样 不知道美国有个华盛顿 法国有个拿破仑的人,信与不信,信几分,读者自己掂量。
我第一次听关于朱元璋的故事应该是出于一位美术老师,教我们画什么忘了,也不知道怎么引出的这个《珍珠翡翠白玉汤》,故事名字倒是给记住了。朱元璋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不反过的都比较无奈,还不如一搏,时势造英雄,祖坟冒青烟,还真成功了,当然了这绝不是凭运气,成功者自然具备成功的一些必要条件。这是开端,而两百多年后,他打下的江山经过子子孙孙的经营最终也被人以这种方式终结,估计他本人是能想到的,只是不知道多少代多少年以后,因为历史就是这样子,这样子也才像历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一种兴起走向另一种兴起,这中间也会经历一种叫没落衰败的东西,接受就好。
毕竟两百多年的统治,历经十七帝,期间涌现了很多不一般的人,有的是名人,有的是人名。对于皇位继承者真的没有太多的感觉,命好,生下来就穿黄马甲,这么说也不对,毕竟还有对皇位不感冒的,人家也很无奈。很多的名字以前或是来自教科书,或是来自电视剧,在这本书上稍微清晰了些,要想更清晰还要看人物传记吧。像李时珍,海瑞,陈友良,徐达,常遇春,张居正,唐伯虎,郑和,戚继光,魏忠贤,王振,严嵩……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心狠手辣见利忘义的宦官奸臣就不痛骂了,毕竟在朝廷混的没有几个善终的。不是没有是非观正义感,读的时候恨不得穿越过去,把坏蛋打一顿,也就想想而已,即使面对死去的恶人我出离了愤怒又有什么用,改变不了历史。
好像真的没有人可以改变历史,各朝各代官场上那些人会自动分派,从上位时候的互相帮助到利益冲突时候的互相伤害,多数都是暂时受益者,长久来说的受害者,他们如果说不累也不一定,也不排除几个变态的享受尔虞我诈的过程吧。求仕途的时候都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官场乌烟瘴气的氛围,可最终呢,没有改变了大环境,反而自己身不由己被改变了。当然也有不被环境改变的,作者说这叫气节,总之很牛的一种品质。
皇帝的职责就是维和,各利益集团纷争不断,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又要保持各种关系不失衡。我一直以为如果皇帝读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做个高情商的管理者,可能会少了不少麻烦吧。但那种想法真是太天真了,毕竟人都是自私的,都有欲望,而且永无止境,这才是一切的根源。
借用杨慎的一首词来结束我这乱七八糟的感慨吧。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