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很会讲故事,“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上讲,需要有人、人性、逻辑、悬念,更重要的是细节”,当年明月都做到了,我想这就是此书能红遍大江南北的原因。
(一)
本书自诩为一本草根白话历史书,写得是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可读性很高,最主要的还是以正史为大前提,把严肃枯涩的历史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活、立体的形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之间有对白,有思想活动,有矛盾斗争。概叹当年明月深厚的历史文学功底和情景推演能力。在写到严肃之处,作者不忘加上“这是有正史记载的”,以提醒读者:我虽然写作手法有时幽默粗俗,但我其实是一个严谨的人,我说的这一切都是有事实依据的。这些客观存在过的历史与人物,比虚构小说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这就让读者既产生阅读的趣味性,也被历史的真实性所吸引。
(二)
此书以时间轴和明朝历任皇帝为主线,写明朝三百年的潮起潮落,讲述的依然是千篇一律的历史故事:朝代的兴衰更替,朝臣的内斗,阉党的干政,后宫的是非,流贼的内乱,外敌的入侵,有忠肝义胆、舍生取义的忠臣,也有坏事干尽、十恶不赦的奸党,多少年如此往复循环。此书更像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明朝官场厚黑学教材,各路英豪、各色小人、各种阴谋阳谋轮番登场,好不热闹。难怪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看一些宫廷剧和官场小说,从中能悟出不少从政经商处世的诀窍,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了。
(三)
揭开此书,是想了解历史找寻真相,到阅毕掩卷而思,却反问自己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相,方懂得真正的事实是:史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接受。历史从来都是由强者书写,我们了解的历史是胜利者想让我们看到的历史,历史的真相淹没在后人的各种企图当中,有多少是真实,已不得而知了。或许明智的做法是像作者那样,需多读历史,去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掌握历史背后的逻辑,方能拨开迷雾辨别真伪。
(四)
读历史其实有风险,它有可能会冲击你以前建立的三观。从前看世界只有单纯的黑与白,历史却告诉你在黑与白之间还有其它的灰色地带:清官也有贪腐,奸臣也会正直,阉党也分忠奸,外贼也会心软,变通与坚持不一定矛盾。在这个灰色地带里,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好即坏,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动不动就拿道德标准来随意指责别人,反而应该学习如何用历史的眼光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我们站在蓝天下,沐浴着阳光,但是身后是影子。
(五)
我们常问,为什么看历史,大多数回答说,以史明鉴。直到书的结尾,当年明月说:“读历史,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
是的,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几千年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很难改变,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的本质没有改变,那么人性的弱点依然存在,哪怕科技已经日新月异,世界变得翻天覆地,历史依然会重演。
虽然历经千年演化的历史没有变化,但我依然觉得可以以史为鉴。读历史其实是对人性的解构,透过历史,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了解,认识到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而且有无尽的可能性。识得人性,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理解世界,学会用更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世界从来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的,但它也没有黑暗到让人彻底绝望。看清楚这个世界,并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至少你可以不把自己变得更坏!
读此书,认识了一些人,知道了一些事,懂得了一些道理,流了一些眼泪,骂了一些人,写了一些想法,最后又硬着头皮写了一篇书评,写得好不好没关系,最重要是写了,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
10/2018
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