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就好~ 别认真,这就是一句话,事实上没人能过得随心所欲~

MoMo 2021年5月26日15:02:282368

“哟,朱元璋原来叫朱重八。”

“那你知道明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么?”

“十六个八好像。”

“嗯,重八重八,二八一十六。”

“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

你捧起书,喝着茶,换着各种姿势,读了很久的王侯将相兴衰起落风云变幻,你的脑海中上演了无数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明争暗斗。

你告诉自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直到有一天,你读到了最后一章,你发现你崇拜了好久的当年明月笃定的和你说,“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你呆住了,愣了好久,不禁的在心底问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然后你接着读下去,看到了另一个故事,无关荣辱,无关权势,甚至无关历史(在当时)的故事,徐霞客的故事。读到末尾那句“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你突然安静下来,看过的那些王侯将相还历历在目,大明王朝的风云还在脑海中翻涌,崇祯皇帝的那句“任贼分裂朕身,勿伤百姓一人”还萦绕在耳畔。你却在那一瞬间,觉得它们都不重要了。一切烟消云散,你拨开云,终于看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以及整部作品的落脚之处。

当年明月在被问及成书之后的感受的时候,他说,“没有感觉!”。

读完后朋友问我什么感觉,“好像也没什么感觉八”,我笑。

其实,崇祯帝覆面赴死之前我还是有感觉的,我心疼、愤怒、惋惜、不舍,“嗟尔明朝,气数已尽”,落寞二字于我,不能同意再多。

可当我读完全书,乃至后记,乃至主要参考书目后,我仿佛跳出了那个恢宏浩瀚的历史画卷。我就像是一个坐在时光机上的旁观者,更加懂得了历史二字的含义。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用专业点的话说就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刻字的人抽身,把自己当别人,读字的人浸入,把别人当自己。而读字的人一旦也抽身,好像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八。

这本书是在昨天游科技馆的途中看完的,可能是某种巧合八,在科技馆发生了一件让我思考了很久的事。事情发生在一个有很多小朋友参加的科普知识竞赛上。

主持人:小朋友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吖?

小朋友A:我想成为像牛顿一样的物理学家。

(我:没可能,朋友笑。)

小朋友B: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朋友:有可能,我笑。

朋友: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想当宇航员呢!)

小朋友C: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我笑,朋友笑。)

……

这大概就是叫做成长八!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

小朋友们错了么?

没有。

我们错了么?

我觉得也没有。

那是谁错了呢?

好像谁也没错。

成长?

嗯~成长也没错。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6日15:02: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44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2   其中:访客  2   博主  0
    • 董仲舒 董仲舒 4

      书评和分析是很好,但说来说去你还是在纠结平台上面的关注人数,赞数和书评想法数量。我都不知道你用这个主题发了多少篇书评了。进城是需要勇敢,你刚开始想进城所做的举止也是比较大胆,主动去跟别的书友交流。要有个成功的人生也是要主动,要脸皮厚,但更要对自己有自信。我觉得赞数关注人数高会给一个人更多的信心,虽然有时候是不敢随便发想法(我很多想法写在手机便签里保存,写书评时用)。你觉得关注你的人多了给你刷赞的人就多了,你不想刷赞。如果有些专门为了互赞的书友看你不回赞把你取关你不用介意,有真正欣赏你的书友不管怎么样都会继续关注你,你不用认为别人给你点赞你就必须回,你不想回也行。
      你好厉害啊!怎么能把这个平台的现象研究得那么深刻?而且那些书友也都有真人版。你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去做调查的啊[捂脸]

      • 董仲舒 董仲舒 4

        哈哈哈哈哈,好有趣的观察与“研究”~
        初读有几分不以为然,到后来竟有几分敬佩[抱拳]
        就个人而言,我也很敬佩那些读书多、涉猎范围广、思考内容有深度的书友,所以也在努力向TA们学习;不过就点赞评论互动而言,我还是希望坚守本心,只点有共鸣或有新认识的内容,只发表有强烈冲动的想法或评论~
        本质上讲,微信读书是个读书与分享观点的地方,于我而言,过多的互动总会影响到学习进步的初心……但最近看到许多书友表示“不再发表评论”、“不再关注”、“暂退”……我就在想,为什么原本单纯的读书与分享观点最后就演变成了一种义务,乃至负担了呢?周围的人确实是“罪魁祸首”,但大家的本心也只是表达自己的喜欢与支持而已,为何反而给他人造成了困扰呢?
        捋不清、理还乱,我还是继续从书中思考答案吧~江湖再见[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