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微读是一座围城,就连抖音也是。

MoMo 2021年5月26日15:37:17
评论
270

微读也是一座围城🧱

我会很羡慕那些读书时长大V😎,他们的粉丝(关注人数更好听一些)过万,是我去年五月份进来微信读书📖学习的好榜样。

但是根据我短期的不经意的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关注人数与他们的想法数量成反比,与他们的读书时长成正比,也与他们的书评成正比。

以上我称之为为微读第一定律。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开始愿意保持沉默🤐,开始不那么愿意频频发想法?,却又那么爱发书评呢?

本文将以围城🧱视角来阐述微读第一定律背后的原理。

以下具体探究三个方面。

说说微读围城外和围城内分界点point在哪?

这个分界点大致分布在读书时长1000h-2000h那,关注人数300-500这个范围之间。

在这个范围前算是围城外的书友,在这个范围内算是围城内的书友。这下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判断是不是圈里人的标准了。

说说我的进城奋斗史🤩。

我刚进微信读书的时候,其实算是围城外的人。那个时候很羡慕那些读书时长800h以上还都是关注人数1000+。为了能跟ta们扯上关系,不日不夜地读书,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读书排行榜,自己每次都能上前几名,当然那个时候跟我互关的粉丝数都跟我差不多,读书时长也不高。

为了早点混进互相吹捧圈⭕,只好是靠多写书评了。多写书评,写好书评才是阳光大道。

那羊🐏肠小道是什么样子?

说来好笑,那个时候为了让人跟我互关,去私信那些♀萌新互关不。凭借着初期拉关系的做法奠定了我对微读的粘性。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后来2021年1🈷️,我在微读认识了一个贵人m书友,靠人家的转推发现了微读的上流社会,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名媛/猿圈。

话说遇贵人混圈子再到互相吹捧,就能巩固城里人的身份🏷️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感到累了。那个时候关注人数破300,开始惶诚惶恐。于是趁机删掉一些系统送的粉和看网络小说互关的人。后面突然又很怀念被人关注的样子,于是后面又突破500人,又开始惶诚惶恐,连想法都不敢轻易发了。

想到了一句话“若要为自由,爱情皆可抛”。于是又大规模取关一批,变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说说想逃离围城内的书友们

进城的原因大都相似,逃离城的原因各有不同。

以下我将化身为微读小记者🕵🏻‍♂️,对微读城内的书友A,B,C,D进行一一采访。

小张🕵🏻‍♂️:请问A你为什么删除那么多关注你的书友?

A🧕:啊,啊,啊,不要问这么尴尬的问题啦,关你什么事。

小张🕵🏻‍♂️:请问B你为什么把以前的想法和书评删掉啊?

B👩🏻‍🎓:点赞太多嫌烦,不想看见以前的自己了。

小张🕵🏻‍♂️:请问C你为什么换号(停号)了?

C👩🏻‍🍳:想换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

小张🕵🏻‍♂️:请问D你为什么不再发书评了?

D👩🏻‍🔬:TMD,我这书评改了好几十次,都发不出去,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发书评,微毒这是要让我们闭嘴吗?

路上有吃瓜群众😏看戏,于是问了L书友对此的看法,L书友表示:

无心学习的人会觉得微读是空城。就像甜甜圈🍩一样,外表酥脆香甜,内核却是个空洞。外表是个读书人的账号,点赞关注量都挺高,其实却中了形式主义的圈套,把自己给围住了。

正当小编我准备离开的时候,A,B,C,D,L围了上来,异口同声地问小编我:

你取关了那么多书友,还开关注设置,你为什么逃离这座城🌆。

小编🕵🏻‍♂️我摆了摆手,我就是想多发点想法,不想在太多人面前刷屏。

结束语🔚

何止微读是一座围城,就连抖音也是。

纠结问题,自我辩论也是人生的常态。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6日15:37: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442.html
当我们以更长远的视角审视人的一生,围城便不再是让人进退两难的屏障。我们能在围城中远离社会的浮躁,感受日有所长的美好。<br>这句很好很 读书

当我们以更长远的视角审视人的一生,围城便不再是让人进退两难的屏障。我们能在围城中远离社会的浮躁,感受日有所长的美好。
这句很好很

巴菲特说:与其自己犯错之后反省,不如直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但生活中却很难找到错误的例子。因为人们总喜欢露出光彩的一面,对自己丢人的事情避而不谈;即使谈了,也习惯于把过错推给别人和命运。 而好小说...
生活就像一座座围城,只有自己能助自己突围,把希望寄托在父母、朋友或者配偶身上都是徒劳枉然的。只有自己改变,生活才会改变,围城也会不攻自破。 读书

生活就像一座座围城,只有自己能助自己突围,把希望寄托在父母、朋友或者配偶身上都是徒劳枉然的。只有自己改变,生活才会改变,围城也会不攻自破。

好的作品有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你总能在作品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不仅如此,作品对那个影子的描述,其深刻清晰程度甚至超越自己对影子的了解。 读《平凡的世界》,仿佛看到一二十年前的自己,挣扎奋斗在那个穷山沟沟...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