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赵辛楣篇
书中赵辛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苏文纨的痴情。
赵辛楣是个比较通透之人,这点从书中很多情节能看出来。十几年了,作为一个比较通透之人,他不可能看不出来苏文纨并不喜欢他,不太可能因为爱情而变得盲目和狂热,短时间内因为爱情失去理智完全可以理解,十几年都没有理智这不可能。并且,赵辛楣是个心胸开阔,比较豁达的人,十几年了,迂在一件事上想不开,这也不像是赵的性格。
但是赵确实对苏死心塌地,一直坚定不移的追求,一直都很痴情,甚至有些死缠烂打。所以,这种矛盾之处,是值得细细思考的。
其实,这种矛盾,正是赵辛楣强大之处,若是简单的把赵辛楣的行为看成是“求而不得”,那简直太小看赵辛楣了。赵对苏的爱,并不完全是求“目的”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手段”,赵的这种“痴情”可以看成是一种情感上的展示过程。
真情实感很多时候是和现实相冲突的,以至于很多人就把这种情感压抑了或者变换了,比如三闾大学的老江湖们,高松年、李梅亭、刘东方、汪处厚、韩学愈、顾尔谦这些老江湖的一个明显特征,将真情实感转换成现实的标准来衡量、来算计。比如说刘东方,为了妹妹婚事操心,这本来是好事,毕竟是兄妹情,可是妹妹的婚事反而变成刘东方算计的一部分,这就变味了。再比如韩学愈娶了个外国女人,通过钱老的描写,我们感觉到韩学愈娶这个女人,主要还是为了凸现美国镀金的这层身份。汪处厚也大致差不多,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太太,没有多少沟通交流,多半也是装点门面,并无多少感情。
赵辛楣,显然比三闾大学的老江湖们更有人情味,因为赵不会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表现出来,赵辛楣对苏文纨的痴情,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吗,这就是赵辛楣高情商的地方,这也是赵辛楣比方鸿渐高明的地方,方鸿渐虽然也是个有真实感情的人,但是方鸿渐太过于看重这些真情实感带给自己的结果了,他太渴望享受这些情感的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注重过程而不只看结果,说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需要一颗为他人付出的心,否则很容易被自我的得失左右。
赵辛楣是一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他对苏文纨十几年的爱,这不就是一种付出吗?书中写到,赵辛楣从小就是个空心大萝卜,容易被人欺负,就是这样了可是他从小就想着要保护苏小姐。越缺什么越要证明什么,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怎么证明,这就是一门艺术了。赵辛楣从小就容易受人欺负,可是他并没有一门心思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强大,他也没有不断的寻找安全感,他是从爱苏小姐身上来证明自己,他的爱就是他自认为的对苏小姐的一种保护和付出,赵辛楣在为了别人的思想中不断证明自己,他的这种不完全求结果的爱,在旁人看来是傻或是不值得,但是对于赵辛楣和苏文纨来说,其实是一种“双赢”,赵辛楣用他不计代价不求结果的付出不断证明自己的强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自我暗示,而苏文纨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当然能感觉到赵辛楣的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爱,是一种对她的保护欲,从拒绝赵辛楣的爱当中,她证明着自己不需要别人保护,自己是独立而强大的。
赵辛楣对方鸿渐的付出,也不用说了,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结伴而行的时候的各种照顾,到了三闾大学积极为方鸿渐职称的事情而奔走,为方鸿渐结婚度蜜月做规划准备,出手豪爽为方鸿渐结婚准备大礼,等等等等,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赵辛楣都是一个能真心实意为别人付出的人。
至于赵辛楣和汪处厚夫人有点暧昧的事,赵辛楣说汪夫人眉宇间有点像苏文纨,其实这是在说汪夫人和苏文纨的性格有点像,应该都属于“外强中干”类型的,都需要别人保护,都激发起了赵辛楣的保护欲。
但是真心实意为他人付出,并不意味着毫无节制的做老好人,有些情绪只该说给懂的人听,在懂自己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为懂自己的人付出,这样才是“双赢”,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毕竟人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综合体,只有做好这两者的平衡,或者说做好这两者的融合,才是一个心智健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比如准备动身去三闾大学,李梅亭和顾尔谦去买船票,赵辛楣一眼就看穿了李顾二人买船票时候耍的把戏,并且说与方鸿渐听。在背后对别人品头论足是不好的行为,但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可是赵辛楣的表述重点在“买船票这件事”而不是“李梅亭这个人”,这是其一;其二,他的表述更多的向方鸿渐表达情绪,而不是自顾自的吐槽,因为方鸿渐是有可能懂他的人,所以这是一种情绪的传达和交流,而不是把方鸿渐这位听众当垃圾桶一样的不停的吐槽。所以,就算是同样在背后品头论足,就算是同样的一句话,意图不同出发点不同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再比如,赵辛楣敢于直接对方鸿渐说“你是好人,但你全然无用”,这句话换成别人,是一句侮辱性极强的话,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击或是报复,但是赵辛楣敢于对方鸿渐说,是因为他懂方鸿渐,方鸿渐并不是一个在意现实评价的人,方的主要追求在感情世界而不是现实世界,赵辛楣的这句话,既在方鸿渐面前秀了自己为人处世的优越感,又拉进了和方鸿渐的距离,因为相比于被别人侮辱,方鸿渐更在意自己能不能被别人懂,这又是一种“双赢”。
所以,高情商≠说漂亮话,高情商≠做漂亮事,这两者从来也不是简单的等号,赵辛楣是本书中为数不多的正面形象人物,钱老很少用讥讽的词来写赵辛楣,就算是描写赵辛楣小时候是“空心大萝卜”,那也更多的是“大智如愚”,从赵辛楣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有魅力的人,首先就不能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只考虑自己既包括高松年李梅亭那些只考虑自己现实利益的人,也包括方鸿渐那样只考虑自己情感利益的人,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是能够兼顾“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人。是能完美融合“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人,看似不值得的行为,其实也有可能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赵辛楣就是向我们展示了“艺术性的付出”这门课,赵辛楣真心为他人付出,并且懂的怎么样为他人付出的人。对比之下,方鸿渐不是一个喜欢为别人付出的人,在需要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该怎样付出,比如对唐晓芙的追求,唐不舒服他想要去送药什么的,这明显就是巴结而不是付出。
最后还有一点,懂的什么样的人值得自己付出,赵辛楣就是一个看人的高手啊,他看出了方鸿渐的本质,他很快就看出了李梅亭和顾尔谦的可笑,他看出了孙柔嘉的“深心”,等等等等。当然,孙柔嘉的“深心”,并不是指孙柔嘉的现实算计,孙柔嘉其实和方鸿渐一样,都是看重感情世界的人,都是在感情中很霸道的人,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孙柔嘉当然很容易就看出了方鸿渐和赵辛楣之间的友情本质,赵辛楣对于方鸿渐的影响力让孙柔嘉很嫉妒,所以最后孙柔嘉不许方鸿渐和赵辛楣过多来往,确实,孙比方在感情世界中更“深心”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