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天,终于敢写点什么,窃以为自己对名著的这种敬畏之心值得表扬。最早听说《围城 》是高中时,那会儿的语文老师确实是带刷子的人,每每给我们讲课,总是要花费部分时间(大于5分钟 )狂侃文学方面的种种,也正是那个时候听说了这本书,然而自己当时的课外时间宁愿看看科幻世界和 一毛钱一天的黄易。很好奇是不是很多围城里的男女婚后时间久了都有种“想出城”的感觉。
对于著作的本身,我确实羞于去评点什么,今天是第二次写这个书评,第一次写的很多内容,今天回头 看看,只觉得很肤浅,删除作罢。婚姻从一开始的包办,到现如今的自由选择,不仅仅是形式的进化, 意义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古时候的势力联姻,到后来表亲之间的“亲上加亲”,好似婚姻一直带着一 定的目的,现代社会同样不能免俗,不知道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娶到(嫁给)了爱情?传统婚姻重视社会 关系的缔结和传宗接代;现代婚姻更多的则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愉悦,说白了,结婚是因为在一起过的 舒服。我不明白物质条件和人性的自私程度有没有联系,近些年的婚姻确不如早起的那牢靠了,仿佛人 和人之间的理解宽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稀缺,自私自利的成分逐渐崭露头角。
一如多数人喜欢恋爱,而恐惧结婚。我也比较喜欢书中五人结伴从沿海辗转到内地的种种经历。所有的 人性光辉和黑暗,都在旅途这个放大镜下面暴露无遗。所以,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出行, 最好是一场长途跋涉,途中在遇到一些“意外”更佳。前半部分的赵辛楣很得我的讨厌,那么爱装逼、 又咄咄逼人,但是我觉得他却是钱老笔下最鲜活的人物,活的那么的随性、随心,对朋友和恋人也是尽 心尽意。方鸿渐则是缺少点个人主见,遇到事情容易气馁退缩。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 像方鸿渐。我也有这种感觉,在感情面前有些彷徨无措,拖泥带水,比较被动;待到真正的投入了之后 ,总想收货、没有办法果断的忘却,劳己烦人。还有一点,没有正确的处理好长辈和娇妻的关系,一如 大部分结婚不久的人一样,婚姻这本大书读的好的能有几多?
女主角把握的更加不清晰,浅浅说来,苏文纨比较势利,在乎面子;唐晓芙落落大方,不拘小节;孙柔 嘉柔中带刚,伎俩较多。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聪明,有时候甚至会自鸣得意,可是在爱情和婚姻面前,耍不得小聪明,只有真正的理解、宽容和谦让,才能让感情保温、发酵。聪明就是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傻!
想起之前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被抓到了疯人院,怎么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呢?
2021年5月26日 下午5:43 1F
现在的婚姻不如早先牢靠,夫妻间的理解、宽容、责任不如早先,不只自私自利,也是时代进步后人性的解放、自我的尊重,不再缚于社会人情、父母亲朋,不再委屈将就一生,更有勇气去追求,追求想象中的幸福。大部分人的规律是一般规律,从激情归于平淡,从粉饰美好到暴露真实,然后磨合、成长,如能渡过,携手到老,如渡不过,聚散有时。都说好的婚姻需要经营,可是忙碌的我们缺少时间,缺少耐心,多的是焦躁,多得是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