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人,城外的人,卡在城墙缝不出去,头破血流挤进来的人,为的都是什么呢?谁又道得清呢?

MoMo 2021年5月26日17:44:50
评论
316

《围城》全书912页,895页前是钱老写的,余下的是杨绛先生补添的钱老的生平。点到这个,是因为我读到八百来页时,文中的方鸿渐夫妇闹不欢,当我企图翻到下一页,寻到他们合好的文字身影却发现,全文已然结束,往后翻便是其他的介绍

这突兀的结束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回过神来,就像是一个男人约会一个女人,在西餐厅一起啜了杯红酒,饭后在月光下并肩踱步小径,当彼此情调意和,眼神迷离,准备发生些浪漫时,突然来一句:你个大猪蹄子,日晒三竿了,还在瞌睡梦游。

经典名著,诸如《包法利夫人》,《雾都孤儿》,《平凡的世界》等我也曾翻过,但是没有一本能如《围城》那样勾走我的魂儿,叫我时喜时怒。

回想起,以往读经典时,自己年纪尚不过十五,耐不下性子,全无久煮慢品之雅致,大都如牛嚼牡丹,莫说颊齿含香,不哈出一口恶气就算走运的了。

如今读《围城》,却深陷其中,随文中笔锋走势,情绪绪如寒暑表一样不停涨涨落落,莫不是应了那句: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不惑年,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不知何时,自己也筑了一座围城,于城中自嘻自乐,浑然不觉外部风云。

《围城》一书内容,往简略的方向讲,是一个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正轨,寻职位,迎娶新人的日常。往深厚的地方讲,就是战争年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婚姻,事业里所犯丑态的检点薄。

作者以深厚之笔力和令人心悸的洞见,借方鸿渐,赵辛梅,孙柔嘉这些个知识分子将一切可讽之事都嘲笑了个遍,众生万象,神扯卖弄的,虚荣掩饰的,皮里阳秋的,忸怩做态的,尽收眼底,有如在台下看一出出,一幕幕的戏剧。

本书堪称《新儒林外史》,但读此书时,你丝毫感觉不到讽刺的生硬和磨人的戾气,反而会为文中描述之精彩拍大腿叫好,乐出声来,大喊:妙哉,妙哉,一切都那么自然,不落言筌

书中前四分之一讲述的是男主方鸿渐和两个女人(唐小姐和赵小姐)的花前月下。

前四分之二讲述的是方和朋友一行去三闾大学任职过程的百味杂陈。

前四分之三讲述的是在三闾大学与一帮教授的职场暗斗

最后四分之一则是方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婚姻围城困扰。

杨绛先生曾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风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看完这本满桌子是人情的书,我却迟迟不敢说自己已然看透人情冷暖。因为自打小时起,自己就像《三体》里患上恐日症的雷迪亚兹,对世俗人情的有深深恐惧。世态人情之与我,依旧如高等数学,穷“毕生”之力也难参悟之学科。

倒只记住了书中坦言的“刺猬理论”:“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刺猬唯有在刚出生时,刺没有成型,对刺猬妈妈和其他人没有伤害,长大后刺才一步步硬化,具有杀伤力。恰像人类,幼年时,懵懂无知,待成年后,遭了风云的侵蚀,不得不竖起尖刺来保卫自己。

一个刺猬理论,便围成了一座城,这不是一个的城,而是整个人类的围城。围城中络绎行走,神态各异的人源于猿,初时只有兽性,尚尤看懂,如今混杂了人性进去,人类之围城成了一方烟水楼阁,愁云缭绕,看不透也摸不清了。

城里的人,城外的人,卡在城墙缝不出去,头破血流挤进来的人,为的都是什么呢?谁又道得清呢?

另外需要提点一下是:喜看琼瑶,古龙的伙伴可能看这本书时会有些苦涩。因为本书很大一部分都在跟我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爱情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一结婚,上面就爬满虱子。倒与琼瑶剧中男男女女相恋,相知,相爱,终老一生的设定略有偏差。哈哈哈哈哈哈。

(另感谢微读的书友们,于文中留下精妙评论和见解,让阅读过程更加趣味横生,却又不流于浅俗)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6日17:44: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47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