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MoMo 2021年5月26日19:07:33
评论
582

钱钟书:《围城》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两句话,大抵为《围城》这部小说定了调子。          

        这个调子,一是感情的,婚姻的;二是生活的,人生的。

        感情当然是婚姻的核心部分,正如生活是人生的核心部分。感情追求浪漫,轻松和愉悦,婚姻给你加上无数烦琐。生活追求自由,放纵和快意,人生给你加上许多责任。你不想要烦琐,也不想要责任,然而婚姻和人生不管你。它只管套它要加的,并不问你愿不愿意,理不理解,想不想要。

        围城故事的背景,是中日战争时期。世界处于一场庞大的动乱中。在这场动乱里,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就在这一冲一逃的过程中,在大的混乱背景里,颠沛流离之际,无数感情的故事次第上演。结婚,离婚,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现实里,我们站在楼的高处,亦或人行天桥,亦或车站机场。当我们收束目光,观察我们脚底的世界,很容易洞察眼前的现实,其实混乱从未停止,不独于一部小说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连续的动乱;人生,本就是一场持续的动乱。   

        人在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持续奔波,颠沛流离。这个路口到那个路口,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这个人到那个人,这件事到那件事。总之,不得一刻安闲。如果人真的安闲了,心里开始发慌。这是一种潜意识流的波动,生活是动态的,生活是正在进行时。它你不准停止。你必须流动,从身体到灵魂。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身体本身就是一座围城,被收束的灵魂想要逃出去;被释放的灵魂想要冲进来。三魂七魄,杂乱无间,真是奇妙的说法。非如此,如何能够有心灵的挣扎,冲突,矛盾。

        仿佛坐姿,这样坐久了,不免屁股生疼,想换个那样的姿势。然而感情或者生活,显然不像坐姿那么容易调整。几乎毫不费力,想到就做。坐姿仅仅关乎自己,当然容易。感情或者生活,关乎的人就多了,岂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所以围城的范围是如此之广,宇宙和地球世界固然是一个庞大的围城,一种感情或者人生也是一个持续的围城,一个事业一件工作,乃至于一种兴趣爱好,也不免时常使我们大生围城之感。城外时想要冲进来,城里时想要逃逃出去。

        如何安顿自己的这个身与心,这个大围城中的小围城,就构成了人生的一大课题。解答得好,身安心安事亦安;解答不好,身乱心乱事更乱。此固生命之殇,卿卿本可人,庶几无恙哉。

         解答的过程,最大的问题当然不在于围城的困境本身,而是在于时常生起的那种无可避免的幻灭感。我们看,这种幻灭感也伴随了方鸿渐围城生涯的整个历程。从归程途中海上与鲍小姐的露水感情的随生随灭,偏偏又心有不甘;到上岸后与方小姐的伴随和与唐小姐的邂逅,偏偏又有缘无分;再到去湖南旅程中与孙小姐的无心相遇直到订婚,结婚,最后濒于破裂……幻灭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正是这种感情和人生的幻灭感,驱使着方鸿渐不断的逃离,不断的寻找着人生的出口。围城的生活是那样的沉重,窒息得方鸿渐几乎无法呼吸。这也给予我们一种体会,许多时候,人生当然只是无可避免的一场遭遇战,然而除了奋起反抗,我们还必须学会与生活讲和。能够和平解决时,就不要动用战争。

       当然,和平也仍然不免无时不在的幻灭感。然而这种幻灭也多是感受大于事实,当战争爆发时,幻灭就不免要事实大于感受了。

       方鸿渐说:“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其实从本质上讲,第一种人或者第二种人,希望或者回忆,在感受与现实之间,终究还是不免要归于幻灭感。也许,唯有理解了这种人生的幻灭感时,才能安于身心。也就无所谓第一种或者第二种人,无所谓希望或者回忆。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6日19:07: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502.html
世俗之人都囿于这围城中,我也在进围城的路上。 读书

世俗之人都囿于这围城中,我也在进围城的路上。

看完《围城》,可以说能够参透十之一二已然是没有白读,后有看了简书围城注解,豁然开朗,感觉这本书精妙之处,但也只是明白一半。 《围城》的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方鸿渐,但是要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方鸿渐?“...
评得很准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读书

评得很准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稀里糊涂看完了。结局有点儿突然啊,我以为还有后文,结果后面是杨绛女士的注释了。这是我个人感受。印象最深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婚后的各种争吵,看得我真心累。婚姻是围城,把人圈禁起来,失去自由,这是一层理解。...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