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书评 2009.11.2
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使钱钟书先生创作了《围城》一书,这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之后更成为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
我近来有幸拜读,深深体味到钱锺书先生出色的才智与幽默,还有他那洞彻世事的睿智。在阅读《围城》时,我已不觉为其中精简的故事构思,奇特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为之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虽读完结局,我却没有体会到一种结束之感,只觉齿颊留香,余味无穷,有许多尤尤未尽之意,真希望有续集出世,可叹先生早已逝世!
《围城》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意象“围城”,代表了一种社会现实。
所谓“围城”,正如书中的一个人物,在一次聚会上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人们总在不停地追逐某样事物,或者某种状态,例如爱情或婚姻,可是一旦得到了,又陷入了新的不满足中,反倒觉得之前要更加美好。
它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塑造了方鸿渐,这样一个非常特别,不同于一般小说中的人物。陈道明先生曾出色地表演过他,而且称之为自己演艺生涯中最精彩的角色!
方鸿渐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海外留学生,到历经了家庭、工作、爱情、婚姻,甚至国难深重等等的种种波折与变故,他的处世态度与人生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留学归来的他风趣幽默,真诚热情,对未来的爱情和生活都充满渴望与幻想,兼而带着些书生意气,愤世嫉俗,历经波折的他看清了很多真实,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却没有走向世故圆滑、通达人情,不知是幸或是不幸,他依旧不肯埋没本心,也注定了他的种种挫折与不顺,颓唐与消沉!
方鸿渐的特别之处在书中有两段话可以隐约概括:“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这句话不仅描述了他家乡的风气,也暗示了方鸿渐的个性:执着却性格顽固,老实却不通世故,骄傲却器量狭小;“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赵新楣的一句简短评价,也是对方鸿渐性格与才能的高度总结:一个值得深交的妙人,却也是一个没有大作为的普通人。
在以往小说之中,主人公大多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或是豪侠贼寇,总之必有非凡之处,而方鸿渐平凡中蕴含的不平凡,正是生活中的你、我、他,通过他的经历,道出了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陈杂。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特别一个人呢?
方鸿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甲板上苏文纨和一位太太的谈话中,苏小姐对他暗暗倾心,可是当时他为追逐鲍小姐,遭到苏小姐酸溜溜的打趣,看这一段描述:“方鸿渐红了脸傻傻便撇了苏小姐走去”,之后也有非常多关于脸红的描述,还有针对女性而产生的种种局促不安,当时的他也有二十七了,更兼留洋见过世面,还会有这样的表现,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可爱老实的大男孩形象。
之后小说引出了方鸿渐家世以及经历的描述: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本乡江南一个小县里做大绅士;未恋爱却有过一个未婚妻,不幸去世,托岳父之福得以海外留学;留学期间,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为安抚父母而造了一张假博士文凭回去。
我们现在常说,家庭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习惯与性格。出生在小县城里书香世家的方鸿渐,也似乎天生带有了传统文人的清高傲气,以及种种的性格局限,所幸他有了一个好的机会留洋,感受到各种文化差异,使得他看待问题总是高一些、广一些,启旁人之未启,却不能精一些、深一些,因为我看不到他的人生目标,心气高而志气不佳,这导致了他的一事无成。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有点趣味有点内涵的人。比如说在造假文凭一事上,爱尔兰人本想欺诈他,却被他识破,精心布局,反捞了一笔,被戏称为“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还有在返乡后的一次中学演讲上,主题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他忘记了带演讲稿,急中生智中说道“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旁征博引,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为了吸引唐晓芙的注意,他竭尽全力地论述“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在场者虽知他尽是歪理,却无法将之驳倒。可以这么说,方鸿渐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他那三寸不烂之舌,那敏捷而跳跃的思维,那点幽默诙谐,总能给苦闷的生活增添一些调剂,带来一丝情调,可是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也得罪了不少爱她恨他的人。
为了进一步揭示方鸿渐的个性,不得不说说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小说是围绕方鸿渐与四个女子的爱情纠葛展开,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佳。
游戏人间的鲍小姐是他的初恋,当时对感情涉及未深的他,对待爱情真挚浪漫,轻易被鲍小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可惜这一出爱情游戏很快就落幕,这不少给他的爱情观增添了一丝阴影,也间接导致了他对苏小姐的被动接受,犹豫不决。对于这位美丽又虚荣的女博士,方鸿渐既不讨厌,也不十分喜欢,可是却与她保持暧昧不明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的心太温柔,不忍伤害一位女子的爱慕之心,还是男人的劣根性作祟,对投怀送抱之女子来者不拒,或者兼而有之。
可是当遇到他的真爱,天然纯真、热情活泼的唐小姐时,这份暧昧成为了他的一大阻碍,这时的他百般周旋,与唐小姐感情渐佳,可惜天不遂人愿,苏小姐因为嫉妒愤恨从中挑拨,使他终于失去了挚爱。而这段感情的失败更是给了他强烈的打击,对于爱情几近绝望与放弃,直到遇到表面体贴温柔内心,却颇有城府的孙小姐,此时的他渐渐屈服于现实,更像是为了寻找慰藉,寻找一个懂他体贴他的人,于是善于矫饰的孙小姐成为了最佳人选,他们走进了婚姻的围城里,却并未得到美满的生活。
我一直颇觉奇怪,像方鸿渐这样一个,在事业上一事无成的男子,怎么又如此多的女子爱慕追逐呢,她们到底是怎么选择的?鲍小姐是找一个体贴殷勤的情人,苏小姐是找一个体面风趣的丈夫,唐小姐是因为被他的机智幽默、真诚求爱所打动,而孙小姐看似和苏小姐一样,又有点区别,她听到了他在甲板上维护自己的话,真正喜欢上了他,这在她小心翼翼编织温柔罗网网住他中可以看出,因为女人大多只会为自己所爱的男人耍心机。
方鸿渐真是一个香馍馍吗?他在感情上的不成熟与谦让被动,以及他性格上的骄傲执拗,使得他在这几场男女爱情博弈中,每每处于不利地位。
他与情敌赵辛楣的关系转变也颇为有趣。一开始由于误会,爱慕苏小姐的赵辛楣一直视鸿渐为仇敌,互相百般挖苦,结下不少梁子。可是在苏小姐选择曹先生后,两人一笑泯恩仇,结为莫逆之交。
这种情敌之间化敌为友,肝胆相照的男儿义气在小说里是不多见的,不仅让我想起了我国第一部武侠小说《虬髯客》:浪迹天涯的虬髯客对红拂女一见倾心,可惜她已有丈夫李靖,遂结为兄妹,更是爱屋及乌,与李靖结为知己,并资助万贯家财,尽显豪侠本色。方与赵之间这种灵犀互通的友谊,在往内地教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这种义气也似乎只为男儿所有,总让天下女子如孙柔佳不能理解,婚后引发许多矛盾纠葛。可以说,方的人情关系非常失败,父母妻子上司同事之间,他都不能尽如人意,唯独这段友情,却未曾褪色,支撑着他灰暗的人生。
方鸿渐,这个“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平凡中又带着点不平凡的人,他的遭遇,让每一位读者对他惋惜不已,他的迷茫与困厄,他的失败与寻觅,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