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四春,在红楼里是大有深意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起来就是“原应叹息”,深刻地暗示了四春的悲剧命运。四春的四个掌事大丫环分别是抱琴、司琪、侍书、入画,合起来就是“琴棋书画”,这说明了四春各擅一技。如此及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贾府四春,元春最终冤死宫中,迎春惨遭丈夫虐待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最终都以悲剧收场,这就强化了红楼的悲剧色彩。
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塑造了一大堆栩栩如生,才貌兼全的女子,她们是如此的高洁与美好,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下,她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沦为时代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是曹公最大的愤懑,她们的悲剧是对时代最强烈的控诉,她们的悲剧也预示着这个不合理的世界已经敲响了丧钟。
贾府四春中,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一个“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然而性格却截然不同,迎春的性格懦弱,无可无不可,怕事自保,探春则有决断,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才自精明志自高”。贾府的下人兴儿对她们两人就有很精辟的评价:“二姑娘的诨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三姑娘的诨名是‘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扎手。”
迎春真的如木头一般,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吗?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这一回中,曹公把迎春的懦弱无能写得淋漓尽致,迎春的母亲(非亲生)骂她:“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点!”迎春对下人既疏于管教,又失于辖制,以致于被下人欺到头上来,累金凤被下人偷了,下人反而有理,说起迎春来,迎春说不过,竟然自顾自看起《太上感应篇》来,真是可悲可怜,善良是好的,但是过于善良只能委屈自己而已。
迎春没有小姐的架子,过度的善良,曹公用半回的笔墨刻画了出来。那么探春是否又真的是玫瑰花一样,又红又香,只是带刺呢?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一回中,探春表现出了自己理家的才华,她先从有头有脸的人物入手进行改革,树立权威,然后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承包给园中的老妈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多年前的探春就已经拿出类似的改革措施,调动人类的积极性了。但贾府毕竟积重难返,探春权力又极其有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贾府衰败的命运是无可避免的。
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迎春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探春则秉烛二待,甚至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这一巴掌扇出了探春的威风。这一回既是贾府家庭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也是对贾府日后被抄家的一次预演。夜了,以后有空再写了。应叹应叹,应叹双春,迎春善良可爱,没有任何机心,却被丈夫虐待致死;探春精明能干,以家族兴衰为己任,却被远嫁海疆,忍痛把骨肉分离。
可叹可叹,应叹应叹,红楼双春。俗务烦心,俗务烦心,不是这样烦,就是那样烦,何以解忧?唯有红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