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村里梦红楼·五>
接昨日所叙,继续探究雪芹于,‘乾隆七年’或‘乾隆八年’至‘乾隆十七年’到‘乾隆十八年’这一‘十年’之期雪芹之生活状况。
曹雪芹家族于‘雍正五年’年底被抄家,次年迁至北京,少年雪芹于北京成长,学习。长大成人以后,由于其是旗人,又读过书,谋一份差事应不困难。而又因内务府子弟谋差事一般亦在内务府,那么雪芹于内务府这一份差事,很有可能是将其派到‘右翼宗学’去做事,否则其不可能去往皇室宗亲子弟读书之处,长期与‘敦诚’、‘敦敏’交往中成为好友。
而雪芹这份差事是干什么工作呢?从‘敦诚’与‘敦敏’与雪芹唱和之诗作中可解到他们与雪芹并不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古代儒教礼制中‘天地君亲师’为尊,师生之间这种关系差别极大,故而雪芹在‘右翼宗学’应很可能从事辅助教职或行政管理之差事,才能与‘敦诚’与‘敦敏’成为至交好友,师生之间于古代分䣓很深,规矩极大,成为平等相待之好友,几无可能!同时,雪芹在‘右翼宗学’如果从事辅助教职或行政管理之差事,于其可谓美差,一,不艰辛谋生,二,相对清闲自在,三,亦不违背其厌恶理教礼法之性格,四,有稳定收入。
如《寄怀曹雪芹·霑》中段[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从中有几个示于‘右翼宗学’之时,‘当时虎门数晨夕’是指:不是一年或两年以前,是很多年以前。‘数晨夕’,亦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个日日夜夜。就是在‘右翼宗学’雪芹与‘敦诚’、‘敦敏’成为好友,在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诗里还可看出,曹雪芹与他们一天到晚在一起谈天说地,[西窗剪烛风雨昏]用李商隐之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之典。[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亦表达出雪芹很豁达开朗,豪放不羁,帽子都可倒着戴,又用《晋书·王猛传》之:[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之"扪虱而谈"之典,雪芹之魏晋名士风范给‘敦诚’留下极深之印象。
故而在诗里边提到雪芹于‘右翼宗学’这一段生活,而这一段美好之生活有多长?是我们所最为关注的。先看‘敦诚’和‘敦敏’在‘右翼宗学’待了多久?‘敦敏’生于‘雍正七年’,‘敦诚’生于‘雍正十二年’,哥俩何时入学?于‘乾隆九年’进入‘右翼宗学’读书,即‘敦诚’是十一岁,‘敦敏’十五岁。于史料记载至少‘乾隆十五年’,敦诚还在‘右翼宗学’读书,‘敦敏’无考。但于‘乾隆二十年’他们兄弟俩一块儿参加‘右翼宗学’之考试,因成绩优异有留下档案,也正说明‘乾隆二十年’之前,并于‘乾隆九年’之后,这十一个年头之时段里,‘敦诚’和‘敦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右翼宗学’中渡过。
而这些‘敦诚’和‘敦敏’弟兄两人之于‘右翼宗学’之中学习和生活之时间顺序与雪芹著书《红楼梦》为之佐证,正是大大有关!
黄叶村里梦红楼·五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