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尚未有那意中人,其实以后不妨找位读书人做白头偕老之人,虽说平时难免言语泛酸,可最不济家中无须买醋嘛”——雪中悍刀行 第998章
我很早知道这本书,但是联想起以前等书更新的悲惨经历,决定到完结再开始看。如何评价一本书,也挺难的。雪中悍刀行,格局宏大无需多言,不止一次有气壮山河的感觉,从春秋九国到后来离阳北莽北凉并立,从江湖到庙堂。但是细致读起来,就难免有生涩之处,连载小说都会有这方面问题。当年金庸也把自己的小说做了系统的订正,才再次出版。
我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基本看全了。到了中学时期,看凤歌的作品,嗯,深受连载之苦。《沧海》我整整等了三年,《灵飞经》估计再过三年也等不到完本。《雪中悍刀行》和以上提及的,多有不同,也许把它归结于武侠小说,也不准确。与其说,看的是武侠,不如说,看的是江湖。
很多人都会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想,当然,只限于少年时期。现在还是买房买车的重任比较重。我年纪稍大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的江湖,侠客,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那些令人向往的场景,只在书中出现,更多的,是在梦中出现。
文人和武夫,很多时候是对立的。而有些时候,两者又会重合,侠客的角色,就满足了这两种幻想。时常想起让子弹飞开场时葛优的台词:我马某人走南闯北,靠的就是能文能武与众不同。侠客,多半都是能文能武的,未必都有多高造诣,但总能拿得出手。就如文中的徐凤年,虽然年少时总是花钱买点诗文装点门面,说话也时常粗俗不堪,但是肚子里还是有墨水的,否则加盖赝品的字画,也不会身价倍涨。
坦白说,我看这本书前前后后大约一个月,多数时候情绪没有太大波动,无论是谁战死沙场,顶多是叹息一声。唯独在接近文末的地方,徐凤年前往北莽寻找自己的女儿,读到那一段,看徐念凉一个人是如何流浪的,突然觉得心酸。
有时觉得江湖太远,而有时又觉得江湖就在路上。大概,在心里吧。
都说许愿说出来不灵了,但还是想说说,希望有天,我也能游历万里河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