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读到陈忠实的《白鹿原》,已然是我第三次的震撼了

MoMo 2021年5月27日23:33:013361

开始读这书的时候,电影《白鹿原》已然公映,我却没有心思一睹为快,还是按部就班地翻开了早就买来却一直没舍得看的这本50余万字近600页的厚重小说,开始了我的漫长之旅。

初读完此书的时候,我还在为鹿子霖最后的遭遇唏嘘不已。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急急的读完,又或者是像很多心急的人总是先看最后的结局,而是每天翻上几十页,边翻边想,边想边发呆,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白鹿原的真实世界。我又找到了那种震撼的感觉,生命对于我又一次产生了幻觉。我开始怀疑人活着的意义,人生存下去的动力,人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点。

之所以说是“又“,自然这种对于生命的震撼不是首次。第一次带给我震撼的是余华的小说《活着》,那时候的震撼使我很长时间不能醒过来,每天都活在《活着》里,突然觉得现实世界好陌生,有一种想要逃离的避世的冲动,逃离到小说中的世界。总有一种悲悯情怀,觉得世人都可怜的动物,每一个人都隐匿着一个悲怆凄惨的故事,从脸上的年轮可以判断出,从草系的裤带可以看出,从冬天穿的单鞋可以看出,从面黄肌瘦疾病不断的愁容可以看出,我总想要帮助他们,最终却帮不了任何人。人说”智者自度,胜者救人“,到后来,我发觉,我自己尚且都就活不了自己。福贵带着孙子依然好好地活着,人啊,是应该好好地活着。

第二次的震撼便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许是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我都忘得所剩无几了。但是每每一想起初读时的光景,心中还是会浮现当时的那种震撼。我只依稀记得这一切离不开“月”,一开始看似两个故事,最后却拧成了一个悲凉的故事。通篇流露出一种哀怨、凄绝、冷寂和气氛,好一种无法形容的高贵不言的气质。让我不忍一下子读完,总是当作点心,每天一点点,沉浸在一个人漫想的世界里,别人叫都叫不醒。这文里说的似乎是一个大家庭的故事了,但每个人生活的似乎依然艰辛。少不了的恩怨情仇,少不了的为自由为理想的奋斗,说到底,都是想好好地活着。

这一次读到陈忠实的《白鹿原》,已然是我第三次的震撼了。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也不过都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各自苦心经营的世界里好好地活着。白嘉轩避世,隐忍,耿直,不会趋炎附势,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只是活在自己小心经营建造的壳里。把败坏家族声誉的儿子扫地出门,却仍然能在冷先生的劝说下又一次接受悬崖勒马的白孝文,接着是黑娃。他充分地操守着“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和大姐夫制定的乡约,一生没有做过半点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儿。一切的不一致都是违背常理,一切的不安都是与他无关的。鹿子霖的下场与其说是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给了一个“恶有恶报”的结局,毋宁说是他自己种下的原罪。他阳奉阴违,趋炎附势,作风败坏,有官瘾,喜欢玩弄妇女,心狠手辣,笑里藏刀,不甘居于人下。一辈子没有走出祖先的阴影。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却也一直在明争暗斗者。

乡野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悲苦的生存现状,让我震撼了。那些环境背后若隐若现左右人的命运的大历史,让我震撼了。那些横亘在最妙下的人面前的一拨一拨的军阀和征粮通知,让我震撼了。小人物在瞎社会下走投无路的无奈和对不垂青命运悲苦的他们的老天,只能发出一生叹息。却又不得不在军阀混战、瘟疫横行、持久干旱的饿死无数人的年代里苟延残喘,无论是与狗争食,还是吃树皮挖菜根,我们看到的似乎不全是人的命运的悲惨和对老天的咒骂,更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仍然顽强地活着。古人说过“石压草不死,寒侵花亦开”,似乎更验证了生命在受到不断摧残的背景下愈显顽强的持久动力。

我想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无非一件事:无数普普通通的悲苦农人,在那样的年代里是如何面对苦难,躲过天灾人祸,在即将面临灭绝的瞬间换发了生机,一步一步挺了过来。不知道是谁说过: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按下键盘,写下了这感慨。最后附上一首拙劣的五律:厌倦心难平,白鹿踏原行。氏族本同根,一生仇(愁)未停。树枯鸟尽散,老来身飘零。禾苗藏孤魂,荒野响悲鸣!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7日23:33: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8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3   其中:访客  3   博主  0
    • 上官海棠 上官海棠 9

      写得不错!在读这些伟大的小说时,时常觉得自己就在他们身边,也正在经历着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那些人物似乎比现实世界里的人更加鲜活,更加可爱,可亲,可恨,也更加真实。毕竟通过作者,我们读者是可以了解,理解他们的,而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着面具,能有几分真?有时又觉着,小说的世界就像是多维度世界中的3维世界,我们从更高的纬度观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现实中,只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上官海棠 上官海棠 9

        我也有幸读过《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最近在读《白鹿原》。喜欢长篇小说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有可能的走进那个世界,每读一次就对那个世界愈加了解。通过作者的笔触使心灵深处更加了解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文中每一个人物的起起落落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的家事,惹我在紧张放下心来或欷歔不已中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着。虽然我只是个旁观者,但情到深处我总会有种那就是我在经历着的错觉。读完一本书,总会感觉心里丢了什么东西。那可能是一段时间内安放在小说世界里的灵魂瞬间失去了家园,这也是读书后会很长时间魂不守舍的原因吧。书籍是心灵的寄托,也是心情的出口。习惯关闭自己心扉的我总可以在书中打开心窗。书中的那些袅袅人烟总是使人往之而不可求。书中每个鲜活的生命都会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在黑夜前行中,他们会是最亲切的伴侣,给我力量,给我光明……

        • 上官海棠 上官海棠 9

          哇,很巧。人生中震撼自己,让老衲溢出泪水的三部作品,你我有两部都一样,只不过我的另外一本是雨果《悲惨的世界》,而你是《白鹿原》,《白鹿原》我看过电影,射手座天生喜欢新鲜感,在我纠结看不看书的时候,你的文字给了我力量和看下去的冲动,很是感谢[握手]
          他写的唯一的瑕疵就是兆海的媳妇,突然带着孩子回到鹿家,兆海牺牲安葬她去哪里了?作为文学作品无疑是部巨著,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丰富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乡土语言。没有写兆鹏和灵灵的孩子[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