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最先映入脑海中的一句话是:“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的故事在枪决黑娃时被推向高潮,随着鹿子霖生命的终结,戛然而止。而书中的人物,却一个个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中。
书中最敬佩的是白嘉轩、冷先生和朱先生(排名不分先后)。
白嘉轩内心有自己要守的“道”,一辈子身体力行,在我心中是大写的人。冷先生面冷心不冷,一生悬壶济世,从不嫌贫爱富,真正做到了眼里只有“人”,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所有人格的尊重让我肃然起敬。朱先生完美的诠释了“君子”这个词,当然,也可以说是“圣人”。他该当是所有读书人的楷模。他所奉持的,读书人应该首先修身,再治学,也当是所有为人师表者的典范。朱先生在我心中代表了一种“白鹿原精神”,是我心目中的“白鹿”。一个人,学一时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修学,毫不功利。
当然,文中的其他人物也是把人生百态演绎的淋漓尽致,我喜欢鹿三的忠诚和本分,他坚信勤劳致富也从不偷奸耍滑;我喜欢白灵的纯粹,虽然我看到很多骂百灵不孝偏执没有脑子的话,但转念一想,咱们的革命本就是一部分人得先拥有不可撼动的信仰并去捍卫它,坚定的朝着它奋进,我将白灵这些行为都算做是一种革命精神。我喜欢黑娃最后的“学为好人”,当然,对于他之前的一些不仗义行为,肯定我也是恨得牙痒痒的。我敬佩鹿兆海满腔的报国热情,还有编撰县志的八位先生,以及里面的女性,我都喜欢。我不是喜欢封建,我是喜欢纯粹的感情,喜欢一世一双人的坚守。
白孝文更像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他饱读诗书,自小被当作族长来培养,可是他欲望没有得到过正视,他没有“学为好人”。小娥也是牺牲品,她勇气有冲破封建藩篱,但是无奈在那个大环境下,她不能活!我佩服高玉凤的通透豁达,虽然被包办婚姻,但是内心有底线。印象最深的是黑娃要拜她为师时,她说“甭忘了你是丈夫,我要是当了你的先生就没有丈夫了。你在外边拜师去。”我瞬间觉得她太睿智啦,夫妻中如果女性多一分这种理解,大概婚姻会幸福很多吧。
最不喜欢的就是鹿子霖,不过,了解到他的身世以及他祖辈所经历过的事情之后,我又好像对他宽恕了一些。每个现在的人都是由无数个过去的瞬间组成的,我们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时,是无法解读他们现在的行为的。不过,我还是不喜欢他!只有在他偶尔对于自己儿子动恻隐之心的一瞬间,我会稍微对他产生一些好感。
那个时代是充满“变数”的时代,不管是畸形的还是崇高的,无论是人民拥戴的还是万众唾骂的,好在都过去了。遇到年谨、或是那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瘟疫时,什么都无关紧要。
忽然想到: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好好活着吧,以史为鉴,心怀期待!
感悟:健康的社会会给每个人以改变明天的可能。
https://xpanx.com/
2021年5月28日 上午12:07 1F
通透,一种通过事物发展规律,看透事物本质,预测未来可能的能力。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有这样的人物设定,比如诸葛亮,某某先生等等,都是博览群书深知人性,脑海里有各种思维逻辑案例构架,并能够推导预测未来的人。所以实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透,提高行为效率。
2021年5月28日 上午12:08 2F
2021年开年第一本,献给了当代中国史诗般的巨著—-《白鹿原》。
白鹿就是理想和信仰的化身;白鹿原就是一部民族的秘史,它记载着民族的艰辛和荣耀,血脉和精魂,也诉说着沉沦和不甘。
读白鹿原,就是吃了一碗八百里关中平原的杂粮饭,慢慢吃,细细嚼,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