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4小时26分看完这部小说,本没打算这样追剧,但小说中的人物一直牵动着我不停的追追追!在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之际,觉得阳光就要普照大地,而黑娃确被莫名的送上了刑场,而送他上刑场的正是白鹿原上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一起起义的兄弟白孝文,这让我不禁感到悲哀,气愤和惋惜!
从白鹿原上走下来,忍不住又回头望一望,那几个仿佛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物又活活的出现在眼前。
第一位便是那位朱先生,他才是白鹿原的精魂,他所居住的白鹿书院可以称得上是白鹿原的一方境土,或是一处世外桃源。朱先生学识渊博,世事洞明,而又大智若愚,他有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又有陶潜淡泊名利的情怀,白鹿村经历的几次大事他都能审时度势,把握风向,他是白嘉轩身后的孔明。最让我感动的事是朱先生临走前所做的一切安排,家庭大团圆,向给自己洗头的妻子叫一声“妈”,那一个字该饱含多少深情啊!他没有鞭炮琐呐声的葬礼却成了白鹿原上最隆重的葬礼,那是人们对他德高望重的最高评价!
白嘉轩,应该是是这本小说里最无可挑剔的人物,他勤俭持家,宽厚待人,踏踏实实,不争不抢,堂堂正正,循规蹈矩,从不损人利己。遇好事不张狂,遇祸事不慌张,他的生活就像一个钟表,总是有规有距的在轨道让走着,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仔细想想是情趣。有一点对他不满,就是封建的伦理思想,就是在他处置白小娥和白孝文时,缺少宽容之心,亲情在他的封建思想面前不值一提,那时觉得他太铁石心肠了!
黑娃,一个长工的儿子,从小思想叛逆,最见不得受压迫,最不喜欢仰脸看人,可能这是他不喜欢白嘉轩的原因,但白嘉轩对他那么好,他却恩将仇报,我很不理解这一点!可能他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不平等的反叛,因为他与白家一直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但在我心中他始终是一位男子汉,他对田小娥有情有义,在所有人都唾弃田小娥时他不离不弃!即使当土匪时也觉得他是很义气的一位梁山好汉。更让人欣慰的是他在经历中的成长,让他变得越来越成熟沉稳!
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那几位女性!田小娥命运最苦,我对她是既可怜又可恨,开始为别人做妾,受人欺辱,这不怪她,当时的社会由不得她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和黑娃私奔我也没觉得她不好,还觉得她是一位敢于向世俗挑战的女性,但后来她与鹿子霖的私情以及鹿子霖利用她勾引孝文报复白嘉轩这一情节,我就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作践自己,又害别人。鹿兆鹏的媳妇冷姑娘,连名字都没有,虽嫁人却守活寡,性的压抑让她成了疯子,在那样的社会里,无论是性开放的田小娥还是性压抑的冷姑娘最后都成了牺牲品!最理想的应该是白灵了,有着新思想的女性,敢爱敢恨,有自己心爱的人,从不压抑自己,尽管为革命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但也觉得她是一朵洁白的莲花!黑娃后来的夫人高玉凤,知书达理,和黑娃真心相爱,倒是让人好生羡慕,这就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还有一点对女性的忠告:不能没有性爱,但也不能像田小娥那样无底线!
这篇小说既是白鹿村几十年的生活画卷,又是一幅政治斗争的历史画卷。它让我感受到了革命斗争的血性和残酷!客观的来讲,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在革命尚未成功时都在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盲目滥杀和暴动,比如田福贤对农协的报复行为!白灵那么忠于革命的同志,竟然被自己的同志误解活埋,还有鹿兆海积极抗日却在剿共时被红军枪杀!这都不是他们的初衷啊!
写到这又觉得无话可说了,对白孝文当上县长对黑娃下的毒手,感到悲愤,白孝文在我心中立刻渺小了很多,本来这个人就不够有骨气,想着他已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了,没想到还是给白家抹上了一道黑!感谢作家陈忠实倾情奉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