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写的《白鹿原》算上这次我一共看了3次,第一次看是在高中时,那个时候是同学推荐,看的目的很明确:当小黄书看,一目十行只在性爱描写部分细细品味[捂脸],看这一遍虽觉得精彩,但内心感触如同看贾平凹的废都一样,狼吞虎咽,不知肉味,完全是快餐式阅读,当做了性启蒙教科书。第二遍是在大学里,属于正儿八经地看,在图书馆,在宿舍,细细读来,很容易走进书中,敬佩白嘉轩的干净为人,幻想在现实中能认识白灵一般的女子,更渴望如鹿兆鹏般建功立业……大学时期看白鹿原,三观还很混沌,尤其对牛(mie)逼(jue)哄(人)哄(性)的共产党认识不到位,对国民党认识就更不到位了,不懂政治更别说权谋的阴险,可以说是略通世事的小青年带着无知者无畏心态去读的。
今日再读,我已是被这个操蛋的社会强奸了多次的中年胖子男,无论工作还是经历这十几年都有不同的悲喜交集。再看白鹿原,就有了太多感慨和不同理解。陈忠实写了很多人的人生际遇,知行合一的一代大儒朱先生、正直睿智却冷酷守旧的硬汉子白嘉轩、自私虚荣风流鬼鹿子霖、真性情追求自由的悲惨田小娥、热情聪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的白灵、大起大落的白孝文、有信仰的热血青年鹿兆鹏、为民族大义而牺牲的鹿兆海……起伏跌宕,悲欢离合,追索他们的人生脉络,就发现这一切是陈忠实用各自的人生阐述他的思考: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是硬碰硬还是互相和解?是如白嘉轩一样遭遇诸多磨难但始终硬实地对抗命运?还是如黑娃一般自我救赎,重新雕塑自己?还是如鹿子霖一样圆滑处事趋利避害最终家世落魄?我想,陈老是推崇朱先生的,欣赏白嘉轩的,他们的一生清白而坦荡,重信守义,敢于对抗,本性善良,性格却柔软而坚硬,对立与矛盾和谐相处,是陈忠实推崇的人格写照,是白鹿灵魂,也是关中理学的精髓。最近几年,致良知等理学又兴起,倡导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为好人。我翻看过这方面的著作,了解的浅显。但我有个固执的念头:无论儒家学说还是理学心说,都是德的修炼,而非真正的道。用在个人调剂身心,修身养性方面理学是有益的,但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赢得未来,一定不能只靠道德的约束和个人的修为,更不能幻想依赖某位领导人的性情和修为,更重要的是找到发展之道、体制之道,找到更理性却更有生命力的制度,纵观近百年来的世事变幻,中国有很多机会可以成为普世价值的守卫者,结果阴差阳错,我们在制度方面,始终搞自己的“特色”,强调与众不同,其实就是把自己关在主流社会之外,格格不入,没有普遍认同,根源还是制度不自信,心里虚着,只好靠撒钱交朋友,金钱外交,虚荣心得到满足,却没了里子。
时代在变化,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但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我觉得陈老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命运告诉了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我想,学会和自己沟通,用自己的处世哲学面对这个世界,着眼未来,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坚守原则,这才是陈忠实一直想通过这部书表达的朴素人生哲学。设想年华老去,你我能否内心没有波澜了无遗憾地度过余生?能否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能做到,那就沿着眼前的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如果做不到,就该反思并逆着个性去做。
人生天地间,倏忽奔四,自觉心态年轻,精力无穷,却天天被俗事羁绊,欲望太多,浮躁不已,惟有读书是灵魂的洗涤,是最美好的事,是行走这个尘世的宝剑,活着,有原则的活着,就是最好的修行。
陈忠实写的《白鹿原》算上这次我一共看了3次,第一次看是在高中时,那个时候是同学推荐,看的目的很明确:当小黄书看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