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第一遍,2020年9月第二遍,2020年10月第三遍。截止今日《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这本书读完了第三遍,才理清思路写这篇读后感。
第一遍读书的目的,应该与许多人一样,是为了学习投资知识以获取财富。与之前看过的几本讲投资的书不同,本书没有太多这种知识,但给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财富是智慧的副产品。
如同芒格在第一讲中提到的心理学上的“祖母规矩”——你必须先吃胡萝卜,才能吃甜点。芒格认为一个人必须拥有基本的普世智慧,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选股人。随后的所有演讲都没有脱离这个范畴,先讲大的框架智慧,再讲一些小的细枝末节。
由于智慧的范畴十分宽泛,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脉络,所以归属于其中的分支并不详细具体。芒格也笼统的称之为多元思维模型,有时候是跨学科思维。在一个笼统的框架之下,书中涉及的物理、化学、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概念既繁多,又没有清晰的定义,很容易读完只抓住几个细枝末节。像芒格自己所说,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第一遍读完本书虽然觉得十分精彩,但并没有立刻重读。(违背了书中叔本华的一句教导,“好书应该立刻重读一遍。” )只是顺着本书中抓住的几个点:
1)了解基本的学术智慧,7月读了《深奥的简洁》《科学史话:改变世界的100个实验》《牛顿传》;
2)向智者学习普世智慧,8月读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
3)学习跨学科思维,9月读了《贫穷的本质》《语言的本能》。
即是学习,也是验证。在读了一些科普作品和牛顿传之后,验证了芒格所说,学术知识往往是最通用的普世智慧;而读完富兰克林与格雷厄姆的自传,也验证了芒格所说,财富只是他在获取智慧的过程中带来的副产品;最后的跨学科思维部分,尤为刷新认知。跨学科思维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优势无处不在,不管是投资问题、贫穷问题或是语言先天后天的问题。
这些验证结果说明了本书的含“智”量,于是9月开始断断续续的第二遍重读。重读过程中对于本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找出了一些更清晰的方向进行深化:比如书中简单提到过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决策树思维以及心理学相关模型和全归因治学方法。这几个点都需要一段时间去学习和深化,全归因治学方法划入第一序列。
目前实践全归因治学法的第一个实践落在了读书上,即每看一本书,梳理出书中的:1)经典语录;2)相关人物书单;3)基本思维模型;4)实用案例;5)读后感。梳理的第一本书也落在了这本启蒙之书上。结果就是前后梳理将近3天,整理文字接近2万字。
获益之多,仅从字数上就超过了我过去几年的所思所写。其他收获,留待下次重读之时再做记录。
财富是智慧的副产品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