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认真细读的第一本书是《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其中对《人类误判心理学》这一章节最感兴趣,也最有启发。《人类误判心理学》是查理•芒格三次演讲内容的合并,2005年经过修改后完整发布。这一章节写了25个心理倾向,正如题目而言,查理认为这是人类比较容易导致误判的心理倾向,他写道:“人类的大脑即使在有所知觉的时候,也会错误地估量它感知到的东西。”,所以,“若要顺利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拥有更好的理论结构。”而二十五个心理倾向正是理论结构。
个人认为,二十五个心理倾向,除了能够在分析问题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利用误判心理提到的思维去进行个人管理,从行动上对个人的生活进行管控。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 先苦后甜,当自己的“祖母”
“祖母的规矩“指的是:要求孩子在吃甜点之前先把他们的胡萝吃掉。即,先完成自己不喜欢而必要的任务,再奖励自己去处理喜欢的任务,或者奖励给自己其他奖赏,即便你使用的奖励品是已经拥有的。
这条是从查理提出的第一个倾向”奖励与惩罚”提出的,他强调激励机制的威力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但现实生活中,因为太习以为常,我们常常看不到激励效应的威力。运用“祖母的规矩”,实现自我管理,对个人行为进行激励与惩罚。
例如,自我规定只要努力一段时间,就可以奖励自己买个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达到就不允许自己买。例如,一天的工作开始以前,心理暗示今天只要努力工作,晚上就可以吃大餐了哦。虽然结果是,无论你有没有努力工作,大餐还是会吃,但是有了心理暗示,感觉会完全不一样。以上都是“祖母的规矩”,这个规矩也可以实现“要事为先”,避免不喜欢的任务一直被拖延。
2. 运用“思维”与“行动”正向与反向的影响
查理写到:“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不愿意做出改变。”他提出人有避免不一致倾向,即人类希望自己是言行一致。也就是一旦我们认为是对的事情,或者对的身份,我们就会一直贯彻下去,无论事情是否合理。
而人类很多的仪式,也是运用这“避免不一致倾向。” 例如婚姻的承诺与仪式,表面上只是一个仪式一个承诺,但这是人的心理暗示。例如其他庄严肃穆的入会仪式,这些仪式往往都是公开举行的。通过仪式,日后人们为了自己曾经下过的承诺,不会表现出与他们的公共责任、公共认同不一样的事。
我们在个人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这一方式。例如像扎克伯格一样在每个新年伊始,公开自己的信念目标,目标达成的机率会更大。因为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承诺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虽然对很多人来说,真正达成机率没有大神们高,日后也有可能打脸啦,但达成80%总比达成60%好吧?
这一条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不在于我们普遍知道的“思维导致行动”,而是意识到行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结果。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这句话的反过来也是可以的。Outer reality can also change inward。
例如想要达成某个目标: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首先在行动上不断地模仿,慢慢地就会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心理认可又反过来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思维”与“行动”不断地反复作用,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3. 运用理论清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
在本书中,提到了共二十五个人类误判心理倾向。是我们在决策和反省自己时很好的思考点。把心理倾向列表作为一张检查清单,在开始进行一个项目或者完成一个项目时,可以作为检查清单来考虑自己的心理倾向,更好地规避与反思。
其中书里提到一个案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案例是这样的:
麦道公司的飞机乘客撤离测试。政府规定,新型飞机在销售之前,必须通过乘客撤离测试。测试要求满载的乘客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撤出机舱。政府的指示是,这种测试应该和现实的情况贴近。所以你撤离的乘客如果是一些只有20岁的运动员,那么肯定是通不过测试的。于是麦道安排在某个阴暗的停机库进行撤离测试,请了许多老年人来扮演乘客。飞机客舱离停机库的水泥地面大概有二十英尺高,而撤离的通道是一些不怎么结实的橡胶滑梯。第一次测试在早晨进行。有二十个人受了重伤,而且整个撤离过程耗时超过了测试规定的标准。那么麦道接下来怎么办呢?它在当天下午进行第二次测试,这次也失败了,多了二十名严重受伤的人,其中有一个还落得终身瘫痪。
查理芒格根据清单分析得出:
奖励超级反应倾向驱使麦道迅速采取行动。它只有通过乘客撤离测试才能开始销售新飞机。同样驱动该公司的还有避免怀疑倾向,这种倾向促使它作出决定,并依照决定去行事。政府的指示是测试应该和现实的情况贴近,然而在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驱动之下,麦道过度遵守政府指示,采用了一种显然太过危险的测试方法。到这个时候,整个行动的过程已经被确定下来,于是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使得这种近乎无脑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当麦道的员工看到那么多老人走进阴暗的停机库,看到飞机客舱是那么高,而停机库的水泥地面是那么硬,他们肯定觉得非常不安,但发现其他员工和上级对此并没有表示反对。因而,社会认可倾向消除了这种不安的感觉。这使得行动能够依照原定的计划进行;而计划能够得以延续,也是受到权威——错误影响倾向。接着出现了灾难性的结果:当天早晨的测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受了重伤。由于确认偏见,麦道忽略了第一次测试失败中强大的反面证据;而失败则激发了强烈的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促使麦道继续原初的计划。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使麦道就像赌徒,在输掉一大笔钱之后急于扳平,狠狠地赌了最后一把。毕竟,如果不能按期通过测试,麦道将会蒙受许多损失。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错误的决策有多个心理倾向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事情的灾难。个人认为,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清单分析,以此作为一个系统工具,不断剖析事情与心理动向,慢慢就会变成聪明而清醒的人^_^
4. 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人有自视过高的倾向,产生的效应是:禀赋效应。即人们在做出决定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做出这种决定之前所认为的还要好。导致的结果是: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为自己那些可以改变的糟糕表现寻找借口。
个人认为,贯穿本书最大的亮点不是心理学,也不是查理•芒格的人生故事,而是他为求进步,不断推翻自己的人生理念。他多次写到这理念:“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最佳办法,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这是很难做到的,你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比起什么都不做,放任天生的心理倾向不受约束地发展,却又好很多。” “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真的,大部分厉害的角色都是愿意而且极力去改变自己的天性的,他们不会说:“我天生如此,我习惯如此。我就是这样的了。”正如,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 We need to challenge our own thinking.”
以上只是书的小小摘录和个人想法,全书带来的启发远超此文,强烈推荐,可以直接先从《人类误判心理学》章节读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