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看完,只能说很粗略的读了一遍,想要更深的读懂本书的全部内容,我觉得还需要仔细的再阅读一遍。对于一部有着独特观点的、沉淀着精髓的历史书,是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去阅读。 对于历史的了解,在知晓黄仁宇对于...
大历史
于我而言,最应该表示歉意的两本书是《万历十五年》和《丑陋的中国人》。原因,《万历十五年》十年前就翻开过,但一直停留在开篇。。。这样的事已经干过好几次了。而《丑陋的中国人》则是看到一半再也找不到后文了,...
《万历十五年》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书记经常提起的一本书,因为觉得自己历史知识匮乏,所以选择从这本书开始了解历史。
从一开始了解万历的枯燥无味慢慢地到想要对历史了解得更深,对书中人物了解得更全面。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某段历史怎么样,而是某个历史人物如何。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位高权重的人物呼风唤雨,总是羡慕不已。万历虽...
对于这本书,只能说“很有深度和广度”,不懂的,以后再慢慢琢磨
终于读完这本书了,真不容易啊!虽然读的很慢,但还是懵懵懂懂的,许多语句读不太明白,尤其最后的“大局观”,光看明白地名和人名了,其他的思想,大部分都不理解,这就是我所欠缺的吧!读史太少,所以很多思想不能...
历史对后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
但每次读关于历史的书籍,总是莫名的沉重,或许这沉重才是我们应该背负的,因为观之有所收获,就如古人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这是我们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
《用培养皇帝的方法教养孩子》——万历皇帝的培养感悟
最近在读《万历十五年》,按通俗说法这是一本为官、治国的书。但我却读的兴趣盎然,不过我的兴趣点在于如何教育孩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例子去看清一个人培养的始末,特别是在以分数论英雄的...
《万历十五年》,我总算“读”完了!
我是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对张居正感了兴趣,跟着就看了郦波老师的《风雨张居正》,感觉不过瘾又追看《万万十五年》。好么,这《万》不比前两本诙谐易懂,如果不集中精力去看,就我这两把刷子是要把书给看糟...
如果将历史的视线放远,明末,清末,会发现一部部《万历十五年》仍在上演
初读此书,是在2008年11月,时令既然是深秋,而大学课程又枯燥无趣,生活缺乏亮丽的重心,身边又没有可共与语的朋友,于是这本书成为那年秋天唯一的深刻影痕。即使在十年以后,我仍会记起翻开书页那个下午:秋...
万历皇帝,一个臣子管教的帝王
读历史有种很奇妙的喜悦感,随着以往的各种知识碎片被不断粘合,突然发现原来这件事情其实是这样的,之后内心便会生起一种喜悦感,觉得似乎有所收获和感悟。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叙述方法,看似以名人传记的方式分别讲...
天下事,君与我
书看了一半,本已有了腹稿,想写一些个人关于明帝国的见解,直至全书收束于后记,我方才真正理解作者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明帝国已如烟云,往事俱已劫灰,就算是事实如何,期许如何,前因后果如何,都已不再重...
怀着猎奇心理再次打开,却又发现了另一番天地
说实话,虽然作者最后专门讲明了他的大历史观,可我却没有看懂——如果说放眼到二三百年后去看这一段历史,任何小的细节、文武百官的挣扎都不可能对历史有任何改变,历史必然要朝商业兴盛、法律齐备走去,那作者通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最可怕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使后人复哀后人,甚而无后人
通观此书很深奥我看的不是很透彻尤其从李贽那章开始!因为电视才注意到这本书。一直以为讲的是万历皇帝的整个朝代十五年、其实是万历十五那一年!一直以为讲的是历史才知道多半是权谋之术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
大历史观
今年是读书的一个转折,相对而言看的小说很少,像这么严肃的书,估计以前的我连碰都不会碰。可能是在舒适区呆的太久了,自己想跳一跳。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历史的规律性在短时间内是尚不能...
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询人生意义的趋向
其实读完有阵子了但是总是囫囵吞枣之感偶尔又看看~是想写个什么的~总是要么没心境要么没有趣的~🤔️ 黄仁宇说~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询人生意义的趋向。这还不过是初步。以后更结识...
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儒家所谓的“礼”到底是个啥。
万历十五年,看似平凡的1587年,确是帝国皇权与文官集团白热化的一年,也是两相失衡的一年,书中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各有各的不幸,其不幸在于制度的僵化,不合时宜,任何革新或弥补都且被...
此书值得反复研读
看完,用一个字“大”评论此书,从内容到主题,作者涵盖的范围可谓大而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当这些问题聚焦在一个万历年代时,无论是万历本人,还是申时行、张居正、戚继光和李贽,都尝试并利用个人权力以及...
何所求?
万历十五年,本是历史上一寻常年份,然而黄先生以自己的历史观,认为“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皇帝到内阁首辅,从文官到武将,从政治到思想,于细微处窥大局,在组织学管理学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然而管理是一门高...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但凡社会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势必会导致不断的争斗,如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部落间会不停地战斗吞并,弱肉强食。此时若有人来管制这个集体,便要让大家“均”,然而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如统治人主观上贪念权...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享存276年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享存276年,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对于明朝的历史我很空白,正好可以补充补充,明朝的大规模战争较少,属于国泰民安自给自足类型,所以能够被提及的内容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朱元璋平定四...